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设计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羊秀梅
[导读] 2017版课程标准强调要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乐东黎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羊秀梅   572500

摘要:2017版课程标准强调要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当代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学生作为生长在信息社会的原著民不乏信息意识,但他们这种信息意识不成熟、不稳定,加之个体差异较大,唯有经过系统化的整合与教育,才能使之成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数字公民。因此,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能达到“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的需求主动获取信息;能够区分载体和信息;针对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想到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信息内容的真伪性和信息表达的目的性进行判断”的水平。信息技术学科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主建构经验,完成深度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生;自主学习
        引言
        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而且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也同样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一、以微课激兴趣,培养其主动性
        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展开,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被动的内容接受者,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自主选择权,缺乏兴趣,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探索精神,不能够深入地学习。微课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转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首先根据微课教学的内容,在课堂或者课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首先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并记录自己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由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答疑,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微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教师开展微课教学,首先要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首先通过自学来学习微课内容,然后再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美化我的电脑桌面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微课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通过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来保障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微课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解除了学生的课堂束缚,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观学习能力
        要获得更简单和更紧密联系的知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并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可以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必要的知识。一问一答的形式比老师的“一言堂”的情况更有效,在学生讨论的活跃气氛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主观思考问题的能力,关于问题回答得对与错,对老师来说,掌握了学生思维想法,犯错的要点等方面信息非常有帮助。其次,加深知识水平,学生探索的道路比教师铺平后的道路更有价值。以问答形式的讲课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了解知识的渴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提问和创新的能力。以提问的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偶尔加入紧张气氛,使教室的气氛轻松但又不放松,紧张而不拘束,老师掌握好课堂情境的设置,这有助于课堂管理。
        三、要教会学生动手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中,主要强调对传统被动式的接受学习进行调整和改变,针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分析。所以,就需要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有效的贯彻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将课堂交由学生,以此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调动,对每个学生自身所存在的内在潜能挖掘出来,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朝向主动学习转变,以此来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合理性提升。所以,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讲,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尤其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使得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动手实践当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在这当中对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有效提升。
        四、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模式下,多元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而且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帮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对这门学科的自信心,最终喜欢上信息技术这一学科。
        结束语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应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核心素养。这能够为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珍.“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262-266.
[2]郑伟,王霞.谈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5):218-219.
[3]张斌.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5):11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