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万碧英
[导读]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结合历史课课堂特点和学生们实际情况,精心备课;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课本辅助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因材施教,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四川省邻水县城南镇解愠初级中学   万碧英   638500

内容摘要: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结合历史课课堂特点和学生们实际情况,精心备课;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课本辅助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因材施教,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
        扎根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27年的我,深知在“唯分数论”依然盛行、初中历史分数相对较少的今天担任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眼中的“豆芽学科”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所遭遇的尴尬,更知道在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各种不易。不过也许正是这种尴尬,这些不易,让我一直在思考历史教学中到底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一直在琢磨如何才能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正是这种尴尬,这种不易让在我在实际教学中,常反思常总结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到底要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呢?结合我多年的实际教学,就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要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效率,就必须紧紧抓住教学目标,根据历史课学科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应当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对我们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有“导教”的功能,对学生来说,它则具有“导学”的功能。所以要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就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学科基础等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方向、有目的地把控好课堂的各个环节,这样提高课堂效率才不是一句空话,才能向45分钟要质量。
        二、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导入新课要巧。巧,就是要多下功夫,准确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上课时一开口简明扼要却能一下子撬动学生的心扉,抓住学生的心。我曾经在教学《商周更替》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先欣赏学生们喜欢看的电视剧《封神榜》中姜太公钓鱼的那个片段,然后设疑“你们知道姜太公钓到了谁?他在商朝的建立中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一下被抓住了,很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2、巧用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故事和课本辅助材料教学。
        农村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通常是通过书本和影视作品获得。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特别好,附有大量的“相关史实”、“知识拓展”、“人物扫描”、“注释”和历史图片资料,合理利用,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另外在教学时可以巧用学生们熟悉的影视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故事,更能引起学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可让学生选出他最喜欢的三国明星,并适时穿插《三国演义》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样自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要让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肯学、乐学。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合理开发和利用学校可提供教学资源和课程教育,积极寻找多样课堂模式开展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特色多元课程教育活动。比如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设计形象直观的PPT展开教学,并适当引用与教材重要内容相关的网络影视、文学作品等,让学生能多角度去看到历史、听到历史、感受历史、体会历史,从而给历史课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如组织参观地方历史名胜古迹,收集地方历史名人的故事,结合教材的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历史讲座、历史辩论赛、历史故事分享会、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抓住某些重要节日设计编辑相关历史题材的黑板报等等,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有趣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要增强历史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历史的实用价值。
        历史在一些人眼里,不过是在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所以轻视历史的学科地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的实用价值。20多年来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经历,让我一直保持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接任每一届初一新生,我的第一节课从来不会直接进行教材的教学,而是给他们讲对历史的学习能带给他们的一些他们能懂且可以感受得到的好处:比如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学习历史,能正看懂历史剧,知道历史剧与实际历史有哪些差异;比如学好历史,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可以增加和历史知识的话题,也可以增加一些作文素材;比如学好历史,以后还可以从事跟历史相关的工作,比如鉴宝、文物恢复等工作。学生觉得有用,自然乐学。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更要在教材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突破口,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更要把学生的思想放到与教材的密切联系中,充分发挥历史科学对现实的指导作用,真正实现历史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手机的普及,农村学生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带来的各种热点,将网络中、现实里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与教材内容巧妙结合。如此以来,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的历史并不遥远,听起课来自然津津有味,课堂效率能不提高吗?  
        三、要因材施教,授人以渔,提高课堂效率。
 农村初中的学生家庭环境、性格各异,学习拥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也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布置不同的课堂作业,让学生们根据每阶段的实际情况有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教学里,教师要推荐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比较法、口诀法、联想法、总结法等,更应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历史课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定能让农村的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也插上思维的翅膀,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