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雷玉梅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小培养儿童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为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在教育阶段就开始对儿童进行培养。

湖北省钟祥市罗集小学   雷玉梅   4319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小培养儿童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为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在教育阶段就开始对儿童进行培养。基于对各地儿童教育现状的研究,本文指出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实现对少年儿童的全方位多角度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儿童教育的融合现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内容:(1)家庭教育方面。要实现对少年儿童的全面教育,家庭教育比重很大,但是在当前的很多少年儿童教育中,由于备受宠爱,导致少年儿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心理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显然不利,后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开展效果下降。(2)教育理念方面。在当前的一些小学中,教师以及学生的教育思想未能及时转变,导致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依然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这些传统理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涉及情况不足,最终导致少年儿童未能接受全面教育。(3)教育实践方面。要保证社户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被有效教育,一个重要措施为让少年儿童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思想进行充分应用,但是在当前的很多小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单纯的理论讲解方式,由于少年儿童理性思维体系存在很大缺失,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取得的效果很差,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甚至会让少年儿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抵触情绪。(4)美德教育方面。虽然当前的很多小学已经开始推行美德教育体系,但是在具体的教育中采用碎片化教育体系,这种教育方式缺乏体系性,只对一些美德进行独立教育,对其余美德的涉及深度不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存在缺失。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一)与课堂内容进行深度融合
        在课堂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要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教学活动:1.教材方面在教材编写和设计中,需要能够充分融入价值观中涵盖的优秀品德和优秀传统。对于教师来说,在该过程中需要能够自主设计并制定教材内容,根据少年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了解程度确定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另外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绘本已经获得了大范围应用,所以教师也可借助相关绘本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让少年儿童能够通过图片阅读加深对价值观中相关内涵的印象。比如最暖重阳节,教师邀请了所有的爷爷奶奶进学校过节,让孩子们亲手为爷爷奶奶制作美食、表演节目、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拍照合影等活动,让少年儿童能够认识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尊敬长辈的行为,让少年儿童能够树立尊老爱幼这种优秀思想。


2.课堂活动方面对于小学教育来说,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够让少年儿童对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全面吸收,最终建成一套符合其自身发展情况的知识体系,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按照绘本的内容让少年儿童排演节目,在少年儿童完成表演后,向少年儿童讲解绘本中相关人物身上具备的良好品质。比如对于绘本《小蝌蚪找妈妈》,在表演中对少年儿童进行分组,扮演绘本中的各类动物,在表演完成后,教师带领少年儿童寻找各类动物身上的优秀品德,比如对于小蝌蚪,探究的优秀品德为坚韧不拔、有明确目标、为目标努力的品德,对于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其他动物来说,包含的优秀品德为乐于助人、实事求是等。在这种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能够更好开展教育。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在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活动区域最主要的为学校,由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加深少年儿童对优秀品德和文化的印象,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提高教育效果。例如对于我国优秀品德中的乐于助人,在进行少年儿童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层面上可以对少年儿童进行分组,并鼓励少年儿童主动帮助其余小组成员,少年儿童长期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能够逐步对这一品德进行培养。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可定期表彰主动帮助他人的少年儿童,这种方式是对所有少年儿童的一种鼓励,最终让全体少年儿童都能够对该优秀品质进行主动培养。例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开展“美德在我心,我是美德好少年”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美德教育,通过评选“最美小少年”为契机,带动更多的孩子成为美德好少年,另外在少年儿童的日常教育中,也时刻贯彻这一活动的开展理念,对少年儿童进行长期熏陶和培养。
        (三)加强与美德教育的融合程度
        在当前的很多小学已经开始推行对少年儿童的美德培养,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美德培养的融合过程中,需要能够优化教育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少年儿童进行培养。对于理论培养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等方式让少年儿童对美德有深入认识,在少年儿童拥有这种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另外理论培养还包括对家长的培养,小学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家长教育座谈会对家长进行教育,让家长在日常活动和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中能够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小学教育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向少年儿童介绍优良品德,比如尊老爱幼思想、保持环境、清洁思想等,学校方面也需要保持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也能够注意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在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教育下,少年儿童更容易培养美德意识。对于实践方面,学校方面可以通过让少年儿童到敬老院中献爱心的方式培养其优秀品德,另外在开展这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融入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讲解,比如对于重阳节等,教师可以在少年儿童的实践过程中向他们讲解这些节日的来源、节日创建的宗旨等,在该过程中,不但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让少年儿童能够更好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优秀思想品德,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理念方面、教育实践方面和美德教育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活动深入融合、发挥家、校、社区文化三方面的熏陶功能以及加强与美德教育融合程度等措施达成目的,实现对少年儿童的有效培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