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教学激活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康梅
[导读] 以问题作为教学核心,并以数个相关联、相递进的问题作为线索,开展符合学生学习进度的教学活动。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下八初级中学  康梅 636150

摘要:以问题作为教学核心,并以数个相关联、相递进的问题作为线索,开展符合学生学习进度的教学活动。不但能更清晰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把控,也可以利用更清晰、更严谨上的方式让学生定位思考。本文主要分析巧用问题教学激活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问题教学法指的是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纲领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紧扣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科知识以更加清晰准确的方式被迅速定位;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方式来思考学习。
        一、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类型
        (一)渐进式问题
        渐进式问题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的,彼此之间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表面到内涵的关系,设计渐进式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慢慢地拨开云雾,认识学科内容的本质。以“细胞”的学习为例,细胞是生物学中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个起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细胞来设计问题,采用渐进式的方法,从细胞的结构到特点,从细胞的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从细胞的整体共性特征到具体分类特征(如人的细胞、动物的细胞、植物的细胞),从细胞的研究方法到如何借助细胞来研究生物等进行探讨。渐进式问题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并列式问题
        并列式问题指的是围绕一个板块、一个知识点和一个体系的问题,它强调多样性、多元化的思维角度,问题与问题之间是并列关系,彼此共同构成了知识内容的完整性。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例,教材中介绍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维生素,每一种物质都为人类提供了不同的营养与能量,它们协同合作,有机集合在食物中,被人类吸收。因此,在研究人体对营养的摄入以及如何均衡饮食这个知识板块时,围绕这几种物质所设计的问题就是并列问题,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以,任何一个物质在知识板块中都没有绝对的高权重或者低赋值。
        (三)关联性问题
       关联性问题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展或者跳跃性的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眼界与思维。以“人类的起源和净化”为例,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尝试跨学科教学,将其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多元化的问题设计。关联性问题的教学价值在于:一方面,跳出了教材的局限性,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在问题的启发下得到拓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了问题的覆盖面,点燃了更多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投入课堂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



        二、用问题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一)创设真实课堂情境,渲染教学气氛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扩充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视野,通过设置与课本内容有关的题目引导学生在情境内深化学习认知,以课堂情境为诱导手段、教学气氛为烘托方式,在结合生物课程基本内容后,鼓励学生开展多角度的思考方法,以加强整体的生物知识认知感悟。例如在教学《血流的管道——血管》时,教师就可以这么提问:①在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②针刺入时方向又是怎样的?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初中生物课程及日常生活情境十分熟悉,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只有在真实有效的情境中,才能在丰富自身思维的同时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课堂情境只是对学生学习的诱导,更重要的是教师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并培养学生整体认知的能力。
        (二)简化生物知识内容,根据要点设计问题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初中生物具有一定的难点,因此学生自身对于课程的知识要点并不能深入理解,教师应把握知识的整体要点进行渐进式教学,层层递进课程重点与难点,设计不同的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必须不断理解知识要点才能运用知识内容进行解答。通过设置具有悬念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对于问题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内容的框架,依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状态等因素调节问题的难度。教师要在设问中引导出学习内容的要点与难点,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与求知欲。关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从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场所、意义这五个方面入手,支撑起整个板块的内容架构,每个元素之间是并列的,全部元素一起构成了知识板块的立体性,同时,每个元素又可以单独再设计问题。只有通过层层设问才能让学生逐渐深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从生物的基本知识到整体要点的掌握与运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生物的知识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充分鼓励
        在进行问题导向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鼓励,进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兴趣。教师要向学生传导正确的观念,提出问题永远都比解决问题更加具有价值性。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提出相关知识方面的问题。另外,无论问题是否具有价值性,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问题,进而可以组织小组进行问题的探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质疑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考能力。
        结束语
        真正有效的问题导入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去,也能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效率。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充分研究贯彻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依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基础精心选择设计问题,以满足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保定.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导向法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0.
[2]陈殿余.坚持问题导向是有效推进行动学习项目的关键[J].传承,2020.
[3]卢渝,章华,孙江山.浅谈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疾病学基础》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