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析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探思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曹璐璐
[导读] 作品分析是二胡演奏学习期间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正确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音乐学习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也能在不断积累与学习过程中奠定扎实的演奏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演奏表演技巧。

江苏省演艺集团民乐团  曹璐璐     210002

摘要:作品分析是二胡演奏学习期间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正确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音乐学习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也能在不断积累与学习过程中奠定扎实的演奏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演奏表演技巧。本文结合当前二胡演奏期间作品分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实践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学习问题与困境,期望通过对作品分析的有效运用,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与学习水平的同时,充分锻炼并掌握相关作品分析技巧以及合适的二胡演奏方法,进而循序渐进学习、锻炼、积累,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表演作品。
关键词:二胡演奏;作品分析;重要性;应用分析
        前言:二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器乐中比较重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在历史上以及音乐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其发声原理属于琴筒共鸣,在实际表现期间产生的音效相对比较低沉阴郁,适合表达一些内敛含蓄、含义丰富或者略带悲情色彩的曲调。而在二胡表演过程中,想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不仅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表演功底以及艺术性思维习惯,也需要根据不同乐曲本身的主题思想或者表演技巧进行合适的调整与“创造”。下面就当前笔者对二胡演奏的心得体验进行分析,研究作品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对二胡演奏的影响,期望通过一些片面的经验交流与表述,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二胡演奏以及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
        1、作品分析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
        1.1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力较为深远
        二胡演奏的音乐作品一般内涵、情绪比较深刻、复杂,比较具有中华传统神韵。在音色优美、表现力强的基础上,也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与形式,不论是情绪深沉、感情悲凄的音乐作品风格,亦或者气势壮观、清新隽永的艺术意境,都能够通过二胡演奏来塑造主题思想以及艺术形象。反观我国历史上经典的二胡作品似繁星点点、数不胜数,从古至今流传已久,已经成为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中流砥柱,哪怕是现代音乐盛行的发展背景下,二胡演奏作品依旧能够给予受众群体耳目一新的感受体验[1]。
        1.2有助于创造者精益求精、提升自我
        二胡音乐作品并不是恪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引经据典、二次创作也是当代流行二胡音乐作品的一种独特风格与艺术魅力。想要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以及艺术信息传递给大众,粗浅的演奏方式明显无法达到要求,需要二胡演奏者运用合适的演奏技巧与情绪输出方式,在表演者与聆听着之间搭建一座“音乐艺术桥梁”,利用该桥梁充分表达出创作者以及表演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想法理念[2]。另外,二胡演奏不仅能够传递思想、情感以及音乐信息,也能够将一些二胡演奏技巧以及相关音乐审美传达给听众和其他同行演奏者。因此,作品分析不仅能够让大众感受到二胡演奏本身的表演魅力,也有助于大量优秀的二胡音乐创作人打磨出更多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而在实现音乐形式上与演奏形式上统一目标的同时,向大家展示二胡音乐作品的核心灵魂、创作理念以及调式调性方法上的转换规律、曲式结构特性等基本组成要素内容。
        2、作品分析在二胡演奏中遇到的困难挑战
        并不是所有二胡演奏工作者或者学员都能够充分意识到并掌握作品分析的有效作用,一方面,作品分析需要考虑的概念内容、演奏技巧、情绪内容较多,可能存在“消化不良”的问题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演奏基础功底。首先,很多初学者或者刚刚接触二胡演奏的学员,会在刚刚接触二胡演奏的时候过于关注演奏技巧或者艺术表现形式,简单的入门或者微小的成长会让其产生一定的盲目乐观情绪,对于作品分析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浅显,缺乏一定的深入探析以及研究感悟;其次,很多具有演奏经验或者想要突破自我的二胡演奏者,在实际作品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思维意识的僵化,可能比较难以发现更加深层次或者比较表象的问题情况,过于纠结自身演奏技巧或者情绪表达上的精进,缺乏了一定的耐心或者艺术思维探索兴趣;最后,演奏能力的升华往往更贴近于意境上的提升,很多二胡演奏者在实际表演或者学习期间总会发现自己存在问题或者不足,但是由于经验或者演奏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并不能够精确掌握自身需要突破的“瓶颈”,只能在自暴自弃或者放任自流等负面情绪或者提升压力下焦灼探寻“出口”。具体表现为:想要深入分析作品思想境界、曲式结构或者演奏特点,却无法沉心静气反思问题;想要探寻创作灵感与创新思维方法,却又迟迟怯懦不敢放开手脚选择突破,只能在各种纠结与反思中消磨兴趣与斗志,比较容易影响演奏状态与上进自主动机[3]。另外,作品分析也不单单是分析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演奏方式、声调差异等基础内容,也需要演奏期间跟随心境感受做好相应调整,不能够过于局限于作品分析学习技巧本身,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量避免由于局限性思维方式,影响二胡演奏音乐作品的表达与分享。
        3、作品分析在二胡演奏中的实践应用
        3.1创作背景分析
        目前来说,我国二胡演奏作品积累比较丰厚,艺术表现形式也具有比较显著个性化发展特征。一方面,由于我国历史时间比较悠久,文化变化发展以及作品时代背景情况差异性较大,作品类型以及情感层次比较丰富;另一方面,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可能会存在较多艺术表现形式与音乐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国外音乐文化不断向国内输入的情况下,很多国内外的音乐鉴赏方式、思想表达特色、情绪表达技巧以及审美思想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了二胡演奏表演的方式以及作品形式的表达特色。譬如,不同地域之间由于语言文化或者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在发声音调、旋律特征等方面也具有较多差异性,甚至很多比较独特地区由于内部历史文化传承比较悠久,已经产生比较独特的音域特色、音乐区域文化以及音调旋律等特征。期间,以方言为切入点,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我国各个地域之间的发音特点与语言声调的差异性。


另外,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地域的音乐作曲家,都会被当时的生活境遇以及文化背景所影响,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展现出一些当时的本土文化或者生活背景特点,而且这些带有浓烈地域特色以及背景时代文化气息的音乐作品,也会更加容易激发听众的共鸣和认同感[4]。
        简单总结作品分析中创作背景的重要性后,就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生活情境等外界因素对作品创作的影响。当时创作者自身对当前生活境遇地体验感受与情绪体验,可能都会潜移默化影响音乐作品本身的质量以及思想情绪、音律乐感、演奏形式等内容。进而,在二胡演奏过程中或者前奏表演期间,熟悉作品本身的创造背景或者创作人自身的生活经历,都能够帮助演奏者快速进入表演状态。其中,精神层面以及情感方向上的深入感悟,比较有助于演奏者更好的熟悉二胡音乐作品以及演奏方式,当演奏者逐渐掌握作品品析方式与演奏技巧后,对于演奏者丰富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开拓文化视野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提升。另外,演奏者将自己的身心沉浸在音乐作品之中,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气息以及创作者生活情感体验等信息内容,心灵上的触动与感悟往往能够让原本线性旋律流动方式或者基础性的揉、滑、打、绰吟等二胡演奏技巧更加灵动地融入作品音尾、音腹或者音头之中,进而产生一种“如泣如诉式”的拟人声音乐表达效果,有助于将音乐作品本身多层次的情感、情绪、音乐风格、音域音色等内容传递给听众。
        3.2作品特点分析
        二胡音乐作品本身就具有众多可分析的内容与创作、演奏元素信息。首先,由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特点、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二胡演奏作品本身在风格类型上就具有众多形式,单从语言、时间或者地理、时代上的发展可能无法直接总结出这些不同类型乐曲风格的作品。比如:我国的传统音乐受民族文化发展特点影响,不仅存在众多语言文化差异,在一些细节上的音色、节奏、旋律等层面也具有较多特征化表现形式,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陕西民歌《兰花花》,该二胡音乐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突出性的民族特色,不仅在整体表现上音阶差异性较大,其中由于包含了微调式、宫调式清乐音阶,在听觉感受上也比较引人入胜。
        现阶段,我国由于发展影响力的不断扩张,一些西方古典音乐文化也逐渐改变了大众审美,一些曲式结构复杂,复调、和声较为委婉温和的乐曲风格也让很多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化音乐风格的差异性。而借鉴西方音乐系统的创作风格,也成为二胡演奏期间作品分析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因其音乐学习成长不能够因为文化差异就放弃分析,也不能够根据作品长短、复杂或是简单来简单评定其优劣。具备独有构架的二胡音乐作品,创作搭配得当,也能够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效果。类似于语言学习过程中,分析语言表达结构特征,研究主谓宾、形容词以及修饰副词之间的关系变化,并将其运用到乐句创作之中,往往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音乐旋律、语气音调以及呼吸顿挫之间的“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进而让听众更加清晰地体会到创造者与演奏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与情绪思维。
        3.3旋律伴奏分析
        近代,受到西体音乐文化发展理念影响,我国也相继涌现了一大批富含复调、和声以及曲式结构等创作元素的二胡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确实为二胡音乐艺术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且多元的发展方向与市场。为了保障二胡演奏更胜一筹,旋律伴奏等音乐作品元素也成为了众多演奏者重视的重点分析内容,其间,一些研究数据结果也确实在不同层面证实了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能够更加迅速引人注目并产生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联想、感触或者通感,尤其是一些音乐旋律比较饱满的二胡演奏作品,更容易激发听众的内心感触或者共鸣。因此,结合钢琴或者其他乐器的“复合型”二胡演奏作品也成了当前大众比较推崇的音乐作品。当然,相较于传统时期比较单一的乐曲表现形式,具有立体感、透视感以及融合感的多旋律作品也成了二胡演奏配合的新趋势。
       例如:《三门峡畅想曲》就是兼容了多种中国传统乐器以及稀饭音乐体系的优秀作品。利用多种乐器伴奏旋律营造出不同层次的音乐背景,再结合二胡旋律充分展示核心主题,能够在不断提升作品音色质感的同时,增加二胡演奏的艺术表现张力。其中,丰富的旋律结构特征不仅之间绘制出了三门峡水库的雄伟气势,也将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的宏大场面跃然而上,而二胡旋律部分从弱到强、从轻到快,配合三个八度内的五声音阶琶音,直接表现出了三门峡水库开闸泄洪后的壮观景象,甚至能够让人们从间奏中感受到新中国建立时期,全国人民的激动情绪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豪迈气概[5]。旋律伴奏内容的分析,能够在演奏技巧上给予演奏者更加清晰的前进指引方向,对于初学者以及对自我创作要求较高的演奏者都具有比较友好的辅助引导作用,正视音乐作品中各个细节内容的创作处理,有利于不断发挥二胡演奏的独特魅力以及创作音乐作品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只有当二胡演奏者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与艺术阅历后,才能够抱守初衷,更加顺利地创作或者演奏出最为真实、意境贴切且表现完美的二胡演奏音乐作品。
        结束语
        优秀的二胡演奏者,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基础操作水平是实现演奏目的与表达音乐作品的有效途径与展现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单一的提升可能无法完全实现发展目标,更为精确的作品分析与研究,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水平的同时,精确掌握到未来的提升方向与改进目标,进而利用思想创新、技巧锻炼等方式突破自我发展“瓶颈”,掌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蜕变、超脱变革,为听众以及自己呈现出最为真实且引人共鸣、引人入胜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杨梦娜. 作品分析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 第6期):73-75.
[2]王爽. 作品分析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 黄河之声, 2017,  (20):112-112.
[3]水颖. 试析二胡演奏中作品形象的塑造与研究[J]. 北方音乐, 2015,  (1):172-173.
[4]向珂芯. 近现代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分析[J]. 风景名胜, 2019(9).
[5]周芳. 论述二胡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J]. 中国文艺家, 2018,  (3):P.72-72.
作者信息:
曹璐璐,女(1988.3-),汉族,安徽霍邱人,本科,三级演奏员;研究方向:音乐、民族音乐文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