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企业管理模式”塑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唐文
[导读] 管理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学生管理理念,就会在学生中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态度和管理方法,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学校必须具备正确的学生管理理念。

湖南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唐文  425006

【摘要】管理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学生管理理念,就会在学生中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态度和管理方法,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学校必须具备正确的学生管理理念。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刚性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已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一些国家级重点技校已成为职教的主力军,除了独立的技校、中专外,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电大,高职等层次教育,有的学校还有函授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办学的模式。这在学生管理上无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对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新的管理办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
        据有关报道,在德国和日本等科技水平和制造业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里,读中等职业技工学校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大学教授或专家的子女。原德国总理施乐德在上海APEC会议上也曾宣称:德国最让他值得自豪的是拥有众多的受过正规的技校培训的高级技工人才。
        而我国由于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可度极低,认为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差学生、坏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打工学校”等,近十年选择读技术学校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是: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二是学习困难、三是习惯不良、四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者、五是单亲家庭子女,最多也只有15%的学生是因为真正希望学习技能、或者是出于理性思考而选择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
        据法制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目前社会上打架、偷盗等犯罪人群中绝大部分是14-19岁青少年,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 “一个广大而特殊的弱势群体,读中职的学生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中等职业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普遍较差,自卑心理严重、常常感到前途无望。”因此,他们在成就动机、求知欲、自信与自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明显低于普通高中,行为习惯差、意志力差、厌学成了他们的“通病”。
        二、企业用人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和科学技术高发展,特别是当前形势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要有立足企业岗位的改革创新精神;②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培养爱岗敬业精神;③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④要有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⑤培养工作之后仍然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刚性”管理
        一个学生在校不仅是学习几本书,而学校是一个大课堂,通过综合学习、影响、熏陶形成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品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学校管理而言,主要还停留在“刚性管理”,刚性管理是强调以“制度为中心”的强制性管理,其最明显的特征:(一)制度至上,(二)组织结构严密,(三)权力集中。不少学校一味的为管而管,管住只要不打架、不出事、不出其它问题的思想,强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加强检查和督促。


由于多数职校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自觉性又不太强,学生就会处于“天罗地网”之外,一旦“刚性管理”的条件稍微松动,检查、督促力度削弱,还可能造成秩序的混乱。尽管刚性管理在指挥、组织、监督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刚性的命令、政策制度等形式运作,有其快捷、方便的特点。
        四、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学生
        如何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而不是农民工?应以市场为导向来制定教育方针和课程开设,为让学生进入企业尽量缩短适应期,学校管理在刚性的基础上借鉴柔性管理。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刚性管理的不足,开始研究以文化为新视角的柔性管理。很显然,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它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柔性管理认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
        要确保学生管理的实效,就必须发掘学生个性中深层次的动力因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既体现“一般管理的本质——控制,以及管理的核心——协调”,又体现“柔性管理的本质特征——‘柔’原则与‘软’控制。”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管理。
        1、行为管理方法  “是在研究和把握人的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和组织以及组织以外的环境达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它可以通过提供可供选择的目标,对学生的具体行为不做过多干涉,让学生享有对目标的制定与选择的权力。这将有利于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增强学生对“目标”的认同感和参与性。
        2、“教化和引导”方法  即通过对学生的教化和引导,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用学生内化的目标、价值观等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让一些毕业的优秀学生回校作报告,讲技能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他们在工作中感人的经历,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的自觉性也将明显增强。
        总之,柔性管理在学校管理的应用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现代学校管理的迫切需要。柔性管理应与刚性管理相辅相成,我们倡导柔性管理并不是为了取代、否定刚性管理。因为两种管理模式虽然在外部特征上有所区别,但它们在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本质上是一致的,柔性管理实质上是刚性管理的完善、补充,是在具备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华。正像人的肌体一样,刚性管理尤如人的骨架,柔性管理尤如人的血脉,离开刚性的学校管理,学校运行将陷于瘫痪,流于无序;离开柔性的学校管理,学校发展将缺乏动力,缺少活力。“刚柔相推,崇德广业”才是现代学校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学生用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郑其绪.柔性管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3]郭咸纲 陈力凡.企业柔性战略模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唐文  女 汉族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