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谢敏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谢敏
[导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应用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梓埠镇中心小学 谢敏 334000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应用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题解答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技巧,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目中,应用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题目类型,它相较于别的题目来说,强调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具备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数学应用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众所周知,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应用题目包含有很多的类型,在面对这些题目时,学生要想对其进行正确的解答,就要采用不同的思路进行思考与探究。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应用题进行解答,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应用题解答的正确率。
        一、当前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因为没有找到科学的方法而感觉很吃力,教师在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也会手足无措。在当前的教学方法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应用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下面就是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首先,因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为这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并且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的,比如先进行例题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题的模式做新的题目,之后再进行大量相同类型的题目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新意,也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出示的题目太过于单一,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在大量的练习中,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题目都是相似的,学生回答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就无法实现锻炼学生思维的效果,同时也阻碍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教师要运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拥有一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参与到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挖掘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应用问题,不要将目光停留在教材和练习册上,而要拓展更多的渠道,挖掘出更多的应用题型。应用性是应用题最大的特点,对应用题的挖掘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结合小学生生活中容易遇到的事物和各种情形,来构建出学生比较熟悉的应用题情境,这样小学生也更乐于解答应用题。



        (二)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数学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不利于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也必然不懂得变通。而近几年随着教师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小学课堂教学形式不断丰富,更加注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小组实践已经成为教师重要教学形式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让学生亲自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以及科学性,展示数学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成长,进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加入生活化的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数学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答能力。教师在讲解了教材中的内容之后,也可以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一些例子。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的魅力,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计算物体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展示课本上的例题: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就可以让自己动手做一做,拿着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进行拼接,拼成题目要求的长方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建立起来立体的思维,从而明白长方形的构成方式,也就是长乘宽。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计算一下教室的面积。因为教室里面一般都会铺地板,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再根据地板的数量去得出最后的答案。这样多样化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很好地发散他们的思维。
        (四)帮助学生养成检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告诉学生注意检验,但很少有学生当回事,在解答完问题之后,很少会有学生主动检验,部分学生即使进行了检验,检验的态度也不认真,无法通过检验找出自己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检验方法,提升检验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数学的难度会逐渐提高,应用题也会成为重要的试题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他们解答的正确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典型的题目要重点理解,之后再逐渐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0):74.
[2]王聪忠.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71.
[3]韩忠胜.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