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杨艳梅
[导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散语文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杨艳梅

摘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散语文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老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给课堂赋予生命,让教学多姿多彩,让课堂充满生机,让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主观能动性;调动措施
        前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备受重视,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融入教学实践,自觉学习,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做成长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
        一、布置预习任务,促进学生自学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应该重视日常预习任务的布置,当学生在课前对知识有所掌握之后,在课堂上更能够发挥个人的主体价值,预习更是老师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在课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对知识点进行掌握,这对于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水调歌头》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将本篇古诗词有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文,并背诵本篇文章,这样学生们在课下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朗读,并记忆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师课堂讲授中,学生们不再感觉到茫然,而是能够跟随老师的步伐和教学思路,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与老师互动,老师提出问题时也能提出建设性的见解,不但提升了学习效率,还能够在师生互动之下,让课堂更加活跃,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活泼好玩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就应该立足于日常教学,创设趣味性、生动性、活泼性、参与性极强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吸收知识,思考问题,积极互动,绽放个性,既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在自然而然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让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中与之相关的视频片段,通过活灵活现的画面展示,既能吸引学生感官参与,同时还让学生入情入境中了解整个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能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课堂融入。又如,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为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知识,老师不妨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出发,让他们了解生活,深入生活,感悟语文的魅力,体会语文学习的价值,从而让他们更加重视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他们的主观参与。例如:在《科学是美丽的》这篇课文的讲解中,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给予一些科学改变生活的实际例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QQ、微信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交流更加频繁,高铁、飞机的产生使得人们的跨国旅行不再是幻想。


通过这些生活实例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够真正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生活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真真切切感受科学是美丽的,促进学生理解本篇课文所反映出来的中心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培养他们认真学习,高效学习。
        三、建立和谐氛围,促进快乐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中来,老师应该积极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公平对话,打造零距离的交流局面,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有些学生自信心不强,他们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不敢说话,总怕自己说错,惹到老师批评,怕学生们嘲笑,这是他们在课堂上不敢表现自己。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用亲切、自然、有趣、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在课堂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将微笑带入课堂,用自己和蔼可亲的态度,热情饱满的精神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教学局面,既能够引发学生爱上语文热爱,又能够让学生快乐参与,尝试成功的喜悦。
        四、转变授课方式,尊重主体地位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单纯授课,学生单纯听讲,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主题为了在课堂上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展示自我、发挥个人魅力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阐述个人观点,日复一日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是自己的课堂,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在课堂上才能进行展示自我,发挥个人魅力。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在课堂上给出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重要的字词句,自主思考课后问题,自主总结本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写作方法、中心思想,15分钟过后,老师随机派选派一名,让其以小老师的角色将自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讲述给其他学生们听,一名小老师讲完之后,其他的小老师做补充语文老师做课堂的最后总结,这样既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中,又有助于最大程度上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学习知识,提升素养。
        结束语:让学生获得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课堂上的主动权。金英明教授曾经讲过,一个呼唤人主体精神的时代已经走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老师,应该立足于这个时代,迎接社会风潮,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世雄.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55):17-18.
[2]李丹.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J].高考,2020(15):66.
[3]李秀芳.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20(18):100-101.
[4]温发乾.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的构建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5):1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