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审计人才培养创新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孙平
[导读] 近年,财务机器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财会行业进入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审计可以扩展到遥远的边疆地区,工商管理财会人员大规模下岗或转型,使得高校会计、审计人才培养面临危机和挑战,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审计教学现状,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审计人才培养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及方法。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孙平 650221

摘要:近年,财务机器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财会行业进入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审计可以扩展到遥远的边疆地区,工商管理财会人员大规模下岗或转型,使得高校会计、审计人才培养面临危机和挑战,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审计教学现状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审计人才培养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及方法。
        一、 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国内的大部分高校的审计专业教师缺乏对大数据知识和技术的了解,整体审计知识结构也较为单薄,仍习惯于讲授传统的审计理论与方法。结果就是近十多年来会计人员的培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大中专院校、考证机构等会计培训层出不穷,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拥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已接近2000多万人,其中300万已经转行,300万待业。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电子移动设备的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录入、结算甚至编制财务报告等传统会计被大量淘汰。最末等的技术人才如何支持高技术行业发展。因此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已不符合大数据审计的要求。
        二、创新审计人才培养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专业建设中以审计专业本科毕业就业为目标“智慧审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协同创新与发展的机制。
        2、解决边疆地方高师院校实验教学水平落后,教师整体水平较低、实验器材短缺、生源素质较差等现状,与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
        3、解决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审计基础理论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大数据、机器人平台综合实训,与学生活动各级专业比赛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4、 科研成果注重解决边疆地区就业、经济发展问题,为教学奠定基础。
        三、创新审计人才培养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构建智能审计学习平台
        以学术为先导,秉承西南联大“大师为重、贤乃有为”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组建集“教学、科研、学科”为一体的多元化、开放的教学团队;在专业改革与实践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2、实现真正的大数据审计模拟
        基于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具备与企业财务系统对接、数据导入、规范处理、报表生成、财务分析、执行审计程序、合并报表、审计底稿自动编制(财务类)、审计报告及附注自动生成、财务分析及审计(会计)事务所项目管理等功能;开发兼容性强的数据接口,与天眼查、快递鸟等外部数据源完成了对接,预留了企业ERP系统及其他外部数据对接接口。实现统一数据库、云平台、云共享、云审批;借助该平台,审计项目由现场审计转向非现场审计,而且做到了操作简便、容易上手、避免低效重复工作、注重质量控制,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同时,该平台对于审计实训教学,具有针对性强、清晰生动及覆盖审计工作全部流程的特点,学生如置身真实业务环境,让学员有效的学习并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可事半功倍的提升教学效果。

       

        四、 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方法
        (一)理论创新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应坚守审计根本,首先要加强对大数据思维、商业逻辑、管理智慧、大财务思维、大会计思维的修炼,然后才是数据、智能化等计算机技术IT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创新。
        2、四协同:产(实)、学(理)、研(理)、用(实)协同。
       课程面向实际,以“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长远职业发展有效结合”、“立德树人目标与社会现实需求有效结合”等四个重要理念为目标来设计课程内容和具体教学环节。
        (二)教学方法创新
        坚信“职业能力的培养,70%来自于工作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将事务所实际使用的工作平台——智能审计平台引入校园。智能审计平台以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最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为指导,以被审计单位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为基础,遵从“风险导向审计”原则,对整个审计过程实施控制测试、执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平台将最新技术与事务所审计实务融合,通过大数据风险识别、函证共享集成、数据自动关联调整、底稿及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减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智能审计平台每一个环节均强调人机协作,充分体现审计职业特点。
        (三)教学与实践工具创新
       1、运用模拟实验室设备和软件,开发案例、实施营销策划并实施仿真模拟操作。
       2、设计“职能审计”教学模块:企业审计案例模块、内部审计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财务会计模块、政府审计模块。
       3、组织实地审计调查:参与8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践。
       4、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工商管理全班参加,有校级立项和学院立项。
       5、指导学生参与创业比赛,特别是“税审”比赛。
       6、强化审计法规课程,结合法规案例,思政案例。
孙平[ 孙平,男(1965,4)山西新绛人,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管理学、市场营销。本项目为云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建设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