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吴云
[导读]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中化学实验有时会用到一些比较危险的化学试剂,而且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很难将所有的实验都通过真实操作的方式展现出来。

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吴云   638404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中化学实验有时会用到一些比较危险的化学试剂,而且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很难将所有的实验都通过真实操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实验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安全性,还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化;实验教学
        引言
        现如今的化学教育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视野开阔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应试教育方面难以让同学们在学习兴趣上大幅度提升,大部分学生都对化学存在较高的排斥性,难以在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上快速的进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条件的融合改善教育体系,让同学们在进步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成就。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高中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有助于教师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利用具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相应的实验过程、现象等来加深对相关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质量。其次,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经常会用到硝酸、硫酸等危险性比较强的化学试剂,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平台,通过虚拟实验操作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整个实验,可以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实验安全事故。再次,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的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关注相关的化学实验,从而促进实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实验素材,制作成实验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实验教学视频,将视频演示作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结合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确定合理的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水平也得以提升,最终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比如:“高锰酸钾法”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化学实验,将化学实验制作成教学视频,课上,教师播放视频,视频长度大约为7分钟,结合视频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化学讨论分析。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实验,并进行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重点,以及滴定分析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分析,最终确定高锰酸钾制备的标准条件以及如何选的滴定方式,从而解决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加强生活化教育,优化实验效果
        随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识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的运用还要在生活化教育方面更好的融合。化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加希望同学们在知识的掌握、运用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要对同学们的素养更好的提升。同学们接触各类化学制品的过程中需要对此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无论是应用还是购买都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正确的途径来应用,否则会造成伤人伤己的现象,这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而言造成了意愿上的违背。生活化教育能够对同学们的素养更好的改善。例如,在讲解“铝”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与学生喜欢喝碳酸饮料这一生活小事进行联系在一起,其中易拉罐是由铝制成的,根据教材中的化学元素期表,铝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硬度不大,可以捏瘪,这点大家都有共识。但是,碳酸饮料呈偏酸性,如果长期放置,铝则会与碳酸发生反应,饮料中则会含有一定量的铝元素。如果人体一旦摄入太多的铝,则会导致智力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三)、结合情境教学法,创新化学实验
        要借助一些创新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从宏观转到微观探析,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究与分析,促使学生在创新的实验中激发自身的潜能,发展自身的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来创新化学实验,结合先进的教学设备,引入与化学实验内容有关的参考素材如图片、视频等,以带领学生走进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以高中化学“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的预测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展示钠、镁、铝元素的单质图片,以引导学生走入具体的实验探究情境。然后,为学生准备适当的试剂和仪器,如镁条、铝条、金属钠、盐酸、烧杯、试管等,并让学生尝试去设计实验并完成相关的实验验证。在此期间,学生可以结合书本上的实验环节,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自己去设计实验流程以及选择自己的实验伙伴等,从而完成对钠、镁、铝等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预测实验,认知和领会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操性,经常需要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受到课堂时间、实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效果难以保障。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处理,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增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丽曼.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14):194.
[2]李兴年.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40.
[3]陈丽.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126-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