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吕娅娟
[导读] 在过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而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活动则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所包含的基础知识。

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    吕娅娟   714000

摘要:在过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而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活动则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所包含的基础知识。从表面来看,初中生确实可以通过单向听讲活动理解课文,但是从思维层面来说,初中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十分肤浅,很难深究文本的深刻内涵,也因此导致学生无法实现深度阅读,难以通过阅读活动进行知识积累。如此,则直接削弱了阅读活动的人才培养效果,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则要尝试改变师生互动模式,尽量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以便及时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
        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深入研究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意义和内涵,在教学活动中明确自身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而感受阅读的魅力,有效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一、开展批注活动,创造良好氛围,掌握自主阅读方法
        受应试教育模式、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认为语文无非就是读不完的文章,分析不完的文言文,写不完的作文,既枯燥又乏味。在阅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前提下,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自主学习期间能够通过文本分析,得到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培养是很难的,可以通过批注活动的设置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在活动中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掌握自主阅读方法。例如,在教学《论语》时,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兴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其推送有关孔子讲学、求学等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批注学习分析文本内容中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教育、思想等文化内容,开展“在批注阅读中,走进经典”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是文言教学,那么在批注活动开展的时候,可以从重点文言词语或者含有思想语句等进行批注,展开信息搜集和阅读分析,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论语》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情感。如,“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那么在现代呢?“君子”是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字词批注后,再对整句进行批注理解,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讲解了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以及修身养性。之后让学生以同样的批注方法进行,开展批注竞赛活动,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解析经典、认识自我活动,围绕字词、句子等进行思想、情感分析,在经典阅读和自主批注阅读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论语》的认识,在阅读中继承传统文化,塑造健康思想品德,通过“批注阅读”活动的开展,提高自主阅读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中,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氛围,增强阅读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打造生本课堂,落实生本教育理念。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文言批注阅读的方法,又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大部分初中阶段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从阅读活动中获取营养。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默读、精读、略读等,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接收信息,体会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关于四大名著的经典文学选篇时,如果学生进行朗读,则难以在短时间内读完如此长的篇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略读的方式,快速了解讲述了什么事件;而在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过程中,可以指定选段让学生进行精读,使学生进行深入体会;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体会古诗文中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
        三、开展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人在阅读同一段文字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既可能如出一辙,又可能大相径庭。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别具一格的理解,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展个性化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挖掘阅读中的宝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伤仲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一个疑惑:在今后的成才道路上,大家认为后天的教育重要,还是先天的天赋更重要?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一些名人,他们虽然没有走完学习之路,但是却创作出了著作,这些都表明了天赋的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以此来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实现有效阅读。为此,初中语文教师便要将课前预读与课堂探究结合起来,且要将课内外阅读整合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冬郁.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91.
[2]游光华.初中语文自主阅读[J].山海经,2019(10):47.
[3]邹雪娟.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J].情感读本,2018(2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