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优化整合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甄永锋
[导读]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校的教学主体,是教育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对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浙江省新昌县沃洲镇中心学校   甄永锋 312500

摘要: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校的教学主体,是教育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对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校长如何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呢?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我认识到,学校既要注重科学化的制度管理,又要重视人性化的人文管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即做到刚柔并济,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学有兴趣,教有干劲,发展有目标;才能实现学校管理最优化。
关键词:学校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刚柔并济 
        所谓管理,“管”就是以制度和命令为依托,约束行为,形成规范,它依靠的是权利、规章制度、铁面无私的刚性力量,是硬的一手,但也绝不是对人进行压抑和强制而是通过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理”就是治理、处理、调理,采用非强制方式,讲道理,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注重激发被管理者的内在动力,保护他们自我实现的价值理想和平等的人格尊严,促进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是软的一手。 中国文化崇尚中庸之道。因此,我想到了学校管理是否也应该实行“刚柔并济”,进行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的优化整合。为此作了以下尝试。
        一、制度设定,体现以人为本   
        管理涉及人、财、物、信息等方方面面,但根本是对人。只有对人实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对物及其他实行更有效的 管理。因此,任何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先充分考虑人,管理者(校长)尤其要先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考虑被管理者(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切身利益。在教师月勤奖考 核中,曾经有这样一起特殊事例引起了我校行政对于制度设定的思考:有个中年教师属人才引进,女儿尚就读幼儿园,丈夫在外地就职。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亲朋可以依托,她 经常—个人既带孩子操持家务,晚上又备课批作。星期天,为了培优补差,经常来校不计报酬与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家长很受感动,几次来信来电话要求校领导予以表扬。但就是这样—位教师,在月底考核中全勤奖居然要被全扣。原因是近段时间孩子生病晚起,为了送孩子去幼儿园,她好几次  上班迟到。而学校的考勤制度明确规定”教职工每天按时到校,迟到一次扣10元,累积5天以上月考勤奖全部扣除。”在依章行事时,学校行政对这一制度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扣奖太“铁面无情”,无疑会伤害这个教师的积极性,也肯定会影响其他教师的工作情绪。通过摸底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请假都是情非得已,或家人生病或学历进修等 。而且许多教师平时经常为公事加班加点,并没有计较学校是否予以经济上的相应的支出。而教师的情非得已,实属无奈的“过失”,却被学校如此“斤斤计较”。这当然也是不公平的。
        为此,我们提出了“上班时间弹性化“制度,即允许教师在不影响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上班时间可以相应地进行自主支配,但必须与办公室负责人或年级组长交待事发原由,超过半天则报教导处备案。在本制度推出以前,我们曾有过忧虑,是否会有个别教师钻制度的空子,经常性的“弹性”而最 终影响本职工作?行政便分头征询教师意见,并上报教代会审批。没想到,这项制度竟最终被教师们评价为“最有创意、最有人情味的制度”,而且100%举手通过。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担心是多虑的。因为尊重是双方的,学校在制度制定前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尊重了教师的情感需求,教师自然也不会无视学校的尊重,大家都自觉地维护着这一制度的尊严。意料之外的是,“上班时间弹性化”制度还成了校园内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教师需要外出,去跟领导备案时,领导总忘不了及时地送上一份关心与祝愿,使学校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因此,制度的设定必须以人为本,才能最终实现管理期望。
        二、制度推进,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并不是管理过程中的两个对立面。它们始终是互相融合、互为渗透的,实现由宣传服从、适应内化、自主创新三个阶段的螺旋式上升。宣传服从阶段是指通过宣传与培训,让每个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做得有分寸,最终形成统一的认识:制度是“高压线”,谁都不能触犯。当多数教师能习惯性地执行制度时,就进入了适应内化阶段。这时,他们已不感到制度是一种束缚,而成为一种自然要做的行为,自觉自愿地执行制度。这时,他们会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于是思考着完善它的方法,萌发出创新的意念。这就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接下来通过建议、筛选、评价、试行、完善后,就形成新的制度再循环进入宣传服从阶段。如此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如我们学校现行的教师承诺制,其中有一条是“每天微笑着面对每—个学生。其最初却是从“教师不体罚和不变相体罚学生”这类规范起步的。试想,如果学校开始就把规范订得像现在这样高,一来受当时认识水平、接受水平的限制而做不到,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再者即使强制性地推行,也定会搞得人人受罚,怨气冲天。因此,制度的推进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不断创新,而且绝无终点。或许有二天,在我们的承诺制中又将推出“让你的学生微笑着面对每一天”。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学会微笑着面对人生,当然更超越于自己所能做到的。要注意的是,虽然主流是刚柔相济,但各个阶段又各有侧重。如宣传服从阶段须坚持“刚”性多一点的原则,而自主创新阶段须坚持“柔”性多一点的原则。



        三、制度执行,校长要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1、运筹帷幄,管而有度
       (1)、人本管理常态化
        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自身做起,不在教师面前摆架子,闲暇时间走进办公室和教师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建议,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力去帮助他们,分享他们的喜悦。尤其在教职工及家属生病住院,教师思想有波动时找他们,谈谈心,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倡导“快乐生活,努力工作”,引导教师学会知足,学会感恩,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提醒教师“有缘才能相聚,用心才会珍惜”,在同事之间增大宽容度。
        (2)、学术管理数字化
        经验是一种财富,管理者的经验无疑是学校管理的无形资产,能够立竿见影。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建立起分片教研、学科工作室为中心的教研内容目标和任务体系,抓好集体备课、有效施教和教学反思这三个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性环节。把辅导学生、参加赛课、抽测成绩、撰写论文、班主任工作等内容用分数一一量化,让教师心中有数。再是提升课题实施水平,突出课例、成长个案和教育叙事三大研究。
        (3)、权变管理空间化
        这个世界上,最难掌握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最具挑战的工作就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空间”意识。比如,要给教师空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许多教师都被沉重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时刻刻都得小心翼翼。校长就要给教师松绑,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胸有成竹,理而有节
        品牌的90%是文化;经营的90%是人心,资源的90%是整合,管理的90%是激励,成功的90%是坚持,荣誉的90%是口碑。这首学校管理的“90法则”很有启发意义。作为一名乡镇级的教育管理者,要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理顺。
       (1)、目标的设定
        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基础、学校的定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品牌学校建设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包括近期、远期目标,要形成一个系列。品牌学校需要准确的自身定位,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在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
        (2)、特色的确立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学校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理念能左右人的行为,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确立全新的教育观、育人观。“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名校的三步曲。企业有“先找市场,后开工厂”一说,学校也是这样。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自我的升华
        市场营销经常强调“卖点”,没有卖点的东西只能是大路货,谈不上品牌,更谈不上系统运营,只能是随行就市自生自灭罢了,教育同样如此。我们可以与其他兄弟学校横向比较,再通过教育“市场”的调研,适应社会的需要,寻找到教育的“卖点”,然后在“卖点”上强化,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制度完善,注重情感微调   
        管理活动不可能单靠“制度”就能全方位规范,驾驭。制度预设得再严密周全,肯定也有疏忽的时候。这时就需要管理者学会情感微调,让管理的细枝末节不出现批漏,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情感微调”百战百胜的策略,即校长的微笑。它可以为教师增添信心和力量,可以消除其内心的压抑紧张,可以传递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关怀,可以表达自己的宽厚 和理解,有时也可以表达自己难以开口的歉意……教师从校长的微笑中获得了价值满足,从而更积极地做好工作。更何况,校长面对教师时应该没有不微笑的任何理由。试想:如果是教师工作不努力,把事做砸了,校长应归因于自己沟通、指导不到位;如果是教师根本没能力做好这项工作,校长只能怨自己用人不当,任人不善。“微笑’虽然不能代替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却有着任何好制度、好方法都起不到的大作用,可以成为制度化管理中的补白艺术、润滑良剂。
        诚如上述,学校管理只有刚柔相济,实施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最终达到多赢。
参考文献
1、李振轩 《谈学校教师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双轮驱动》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  2016.2
2、沈中平 《学校常规管理的实施策略》教育信息报  2018.10
3、陈家富 《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并行,助推学校管理最优化》 教育研究与管理  2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