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体育“弱生”构建快乐体育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高国云
[导读] 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也是学生进行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体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每一位学生必经的阶段。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  高国云 471000

摘要: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也是学生进行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体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每一位学生必经的阶段。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也存在很多运动能力比较低下的学生,也就是常说的“弱生”或是“后进生”,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常感到难度较大,但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那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转化体育“弱生”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弱生;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后,我国教师教学的模式和观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在教学时有了更加明确、科学的理论指导。新课改提出的学生观提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现阶段学习成绩较落后就因此放弃学生。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个体,教师应该对体育“弱生”进行不断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能力。
        一、体育教学“弱生”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课存在错误认识
       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体育“弱生”之所以运动能力呈现较低水平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方面原因,而是源于这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错误认识。在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放松的课,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松口气”的课,所以很多学生都以无所谓的态度上体育课,没有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认真上体育课可以强生健体。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底线,导致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缺乏坚定的意志力
        体育“弱生”在体育课中往往都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其中就包括意志力不坚定。[1]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是需要运动者付出一直努力才能顺利进行的,在练习过程中只有具有坚定意志力的人才能提高能力。然而,有很多学生害怕吃苦,对强度稍微大一点的训练轻易就放弃了,因此运动能力长期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教师眼中的体育“弱生”。
         (三)情感体验不佳
        每位学生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学生学习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家长偏激地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要进行考试的科目就好了,体育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所以没有必要花时间在上面。这样的错误观念传递给了孩子,学生也会形成这样错误的观念,所以就不重视体育课,长期导致身体抵抗力低下。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身体条件的原因,有部分学生因为身体状态不佳,无法参加体育锻炼,这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身体的肥胖,自卑的心理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不到运动的快乐。
        二、转化体育“弱生”策略
        (一)了解学生,激发兴趣
        作为体育教育者,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重任,同时也负有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体育观念和意识的责任。


对于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在体育课上抱有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体育观念,转变学生错误的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进行教学,多让体育后进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对后进生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都尚处于较低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适当降低对这部分学生的训练难度和要求,较难的动作教师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动作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弱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体育的兴趣才导致运动能力低下,对此,教师应该设置一些趣味运动,如小组跳绳比赛、传球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改善中职生体育成绩不好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给予体育“弱生”更多的关注,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教师可以亲切地问学生“你喜欢我的课吗?”“你希望我在教学中加强哪些方面的教学?”等类似的问题。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和蔼的语言了解学生的状态和心理,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可以掌握最有效的信息,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个别教学,因材施教
        体育“弱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是较低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此处的一视同仁指的是用相同的标准和方式对待所有学生。[2]实际上,所有学生的水平和身体素质都是不相同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师面对不同水平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体育“弱生”树立起自信心。其次,体育教师应该给予这一部分学生更多关注,及时给予学生个别指导,针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相应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当时的态度和语气,教师应该以和蔼、平和的态度指导学生,并且当学生不理解动作技能上的操作技能时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解动作要点等。
        (三)加强交流,学生互助
        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进行练习,让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其他人的学习技巧,以便于和自己的方法进行对比,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比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的依据是学生的体育成绩。把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小组内既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又有成绩欠佳的学生。体育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动作示范后,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并指出学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后进生在此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得不是很好,教师指出问题后,体育能力较好,训练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指导和帮助体育“弱生”练习,很多时候,学生之间进行这样方式的学习会比教师指导更加有效果。像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有利于构建轻松的班级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帮助体育“弱生”消除在与教师相处过程中恐惧和自卑的心理。
        结束语
        为了学生持续性的发展和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自觉地关注体育“弱生”,努力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方面,教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关心,用有趣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对“弱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鼓励体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后进生。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构建快乐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朱丽.初中体育教学中转化体育后进生的策略[J].体育风尚,2019(11):135.
[2]潘锦基.初中体育后进生的转化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