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谭加丽
[导读] 自古以来,德育都是在其他教育之前。《弟子规》中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坪乡竹坪小学 谭加丽 442000

        自古以来,德育都是在其他教育之前。《弟子规》中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的就是一个小孩子能够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之后坐在书桌前学习才能有效果。但是怎样的德育教育才更有效果呢?我们常常看到似乎老师总是在提醒学生该怎样,学生也知道怎样做,但是做不到。缺什么呢?缺实践,缺练习,缺肌肉方面的练习,没有让肌肉形成记忆。所以古人在让孩子读书之前一般是先培养孩子的静气。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道如果只是停留在嘴上这个层面,学生是无法体验“知道”的结果的,只有把“知道”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进一步反馈给大脑,进一步调整“知道”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学生在一轮又一轮的实践中,德育的目标就实现了。
        “疫情下餐桌上的礼仪”主题实践课,让学生在生活的不同场景中实践“疫情下如何就餐”,如何把规则渗入学生的骨髓,形成条件反射,是这次实践的目标。
        首先是在学校的中午餐。就餐前看一段新加坡小学生就餐过程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就餐过程。新加坡学生的午餐是配餐,就餐前洗手,换装,给课桌套一层桌布,就餐过程无声。餐毕,收拾餐具并归类,垃圾分类分装。然后清扫教室。
        看完视频提出问题:
        1.就餐前应该做什么准备?
        2.就餐中为什么要默声?
        3.就餐后怎样处理垃圾?
        看到同龄的新加坡学生整齐划一的,有条不紊的吃中午饭,他们动作麻利,配合紧密,真正做到了快、静、齐。
        学生们回答十分踊跃回答,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换装吃饭需要带衣服,不是很麻烦 吗?
        我解释说,新加坡的小学生每天上学都需要带很多个包,做不同的事情需要换不同的服装。
        问学生新加坡的学生就餐过程中,哪一点最值得学习?
        学生们回答得五花八门,最后大家形成共识:他们处理垃圾的方式。
        这个视频对学生有指导意义,也有不同,我们学生是实践疫情下就餐,而且不是在教室就餐,是在专用的餐厅。所以指导学生要自己擦桌子,安静就餐之外,还需要提醒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学生熟知就餐程序,在午餐时候实践这些程序。监督学生用餐后擦嘴,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和餐巾纸放到不同垃圾桶,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刚开始有些学生做不到静默,有的学生刚刚张嘴要说话,急忙用手捂住嘴,这样的孩子很可爱。知道应该不说话,落实到实践中需要反复实践。监督学生用餐后擦嘴,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和餐巾纸放到不同垃圾桶,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监督几天后,习惯就养成了。
        其次是在家里就餐,也不能太随便。给学生参看《红楼梦》中的礼节。看《黛玉进贾府》一段。林黛玉刚刚来到外祖母家吃第一顿饭的事情,这也算是一次简单的欢迎家宴,其中作者对这次进餐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当黛玉到了用餐的房间时,便看见有多人在那里伺候,等到王夫人来了,就开始安置桌椅,大嫂子李纨捧饭,二嫂子王熙凤摆筷子。外祖母独坐在正面榻上,两边各有四张空椅。这时,二嫂子忙拉她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下,黛玉并没有马上坐在那里,而是十分推让,直到外祖母告诉她,王夫人和二嫂子都不在这里吃饭,她是客人,原来就应该坐在这个位置,一番解释后,黛玉方才坐在了那里。 吃饭的时候,旁边的丫鬟们拿着拂尘、漱盂、巾帕,二位嫂子站在旁边,外间伺候她们的媳妇丫鬟虽然很多,却连一声咳嗽声都听不见。这顿饭吃完之后,黛玉便和外祖母一起聊天.......
        看完视频,提出问题,外祖母为什么坐在正位?为什么王熙凤和李纨负责布饭,她们两个为什么不吃?大家一起讨论,这是餐桌上的礼仪。晚辈王熙凤和李纨是孙媳妇不可以在这里吃饭。而且每餐饭她们两个都必须伺候长辈,长辈用餐之后,才回到自己房里用餐。


接着讨论,自己在家里应该怎样做?最后形成基本的用餐程序;
        1.主动摆餐具,放好公筷
        2.等长辈先动筷之后,在用餐
        3.吃饭的时候,不挑食
        4.餐毕,整理餐桌
        学生们回到课堂讨论,在家里用餐时候,按照程序做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反应良好。有说被奶奶夸奖的,有说妈妈感动的,说懂事,懂得礼节,孝顺长辈,分担家务。更开心的是学生们,能为长辈,为家人做事,体现了作为家庭一分子的价值。这个正向反馈直接鼓励学生们继续加固这个好习惯。疫情期间餐桌上的礼仪初见成效。
        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公共场所用餐,推荐看《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通过电影诠释着装及就餐礼仪。同样给学生提问:
        1.去餐厅需要怎样着装?
        2.就餐的座位有什么讲究?
        3.怎样行见面礼?
        4.中西方用餐时候有哪些不同?
        同学们看的极为认真,讨论热烈。有说去餐厅穿的越漂亮越好,有说那要看去的是什么餐厅?穿衣风格要与餐厅搭配得当;还有的说穿什么风格的衣服要看一起用餐的人,再决定。没有想到他们的小脑袋瓜想的还挺全面。说到就餐的座位,学生们因为有了上次家庭就餐的训练,再加上 看《红楼梦》,对座位有了基本的认识。说到见面礼,最简单的方式是微笑,问好,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太热情,有贴面。在疫情之下,显然是不合适的。在用餐的时候,中西最大的差别是他们分餐而食。中国人在一个碗里吃,如果分开吃,就显得不亲近。怎样解决不卫生的问题呢,那就是用公筷,分到自己的餐盘子里再吃,就解决了这个烦恼。 在日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往来中,去餐厅吃饭并不只是吃饭,是以吃饭为形式的社交,所以社交礼仪就很重要。
        通过聚餐,人们可以联系感情,增进友谊。入座时动作要轻,不要妨碍他人。就餐的时候,一举一动要文雅不粗鲁。每次夹菜时要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如果同桌有长者,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我接着给学生看《乱世佳人》片段,主角郝思嘉参加宴会之前是需要在家先吃一些,然后再去赴宴,这样就免得因为饿在用宴会上大快朵颐,吃相难看。
        通过看电影,讨论形成固定的几步走,注意哪些可以做,哪些不不能做,哪些轻微,哪些着重,学生们心里有谱。然后具体落到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提升特别快。“疫情下的小学生就餐礼仪”这个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都是主角,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同时服务他人,懂得合作与配合,加强团队建设,提升个人气质,男孩具有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女孩则向淑女方向发展。
        我设置的这个“疫情下小学生就餐礼仪”这个项目,收获颇多。                 1孩子们因为这个实践活动,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这个简单的小行为,学生们的衣服干净了,桌布干净了,书包干净了。
        2.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为养成整理餐桌的习惯,平时整理书桌也变得迅速了。
        3.光盘行动,餐餐实行。学生们懂得珍惜粮食,并且能落实到行动上。
        4.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一是不挑食,不贪吃。明确吃饭的目的是满足身体的需求,不必追求口味上的满足。二是处理垃圾,注重环保。为绿色地球尽一份力。
        用实践的方法来育人,把教育的理念付诸于行为实践中,用身体力行的办法落实,这样的教育既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也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