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引领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王馨
[导读] 对江苏省A市B区的青年社会组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组织结构松散、涉及领域单一、资源相对缺乏等问题。

江苏省无锡市共青团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员会   王馨   邮编214000

【内容摘要】 对江苏省A市B区的青年社会组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组织结构松散、涉及领域单一、资源相对缺乏等问题。基于此,结合地方实践经验,从加强骨干引领、搭建资源纽带、厚植孵化生态等三个方面出发,探索引领青年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   社会治理  青年社会组织
        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的模式开始从硬件设施建设转变为制度保障设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共识。其中,本文所研究的青年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的一种特殊类别,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以青年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二是以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作为青年事务治理的直接主体,共青团对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服务、支持、培育和引导,不仅是共青团广泛凝聚社会领域青年、提升政治引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积极服务社会事务、加强社会共治的发展需要。
        一、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目前A市B区共有社会组织542个,服务内容涉及社会治理的共有271个,其中符合“青年社会组织”概念界定的社会组织仅有70个。笔者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结合开展个别访谈,对70个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每个组织2名业务骨干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70.48%。根据以上调查形成如下调研结果。
        (一)介入领域分布
        根据青年社会组织介入社会治理的领域,B区的社会组织主要参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部分社会组织涉及多个领域):
        一是公益服务类,占比80%。这类社会组织主要开展扶老、助残、帮助妇女儿童等公益性项目,是目前B区社会组织中数量最多、较为受到群众认可的类型。
        二是休闲娱乐类,占比4%。这类社会组织主要从兴趣爱好出发,主张在社区中建立健康、时尚的新生活方式。组织活动分布在舞蹈、户外野营、瑜伽健身等,受到青年和老年人的喜爱。
        三是专业行业类,占比4%。这部分社会组织,全部集中于重点青少年的关怀矫治,包括青少年禁毒宣传、边缘青少年心理咨询、特困青少年救助。相比于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他们主要承接政府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四是教育学习类,占比18%。以培训、技能提升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社会组织,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个人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素能。如文体培训、青年多媒体技能培训等。
       (二)团组织建设情况
        大部分的受访社会组织都与政府党群部门建立过合作关系,但相对而言,仅有17%的青年社会组织曾经以承办活动、提供志愿者等方式与共青团建立过较为密切的联系,不到5%的社会组织建有团组织。


        (三)组织诉求分析
        无论是受访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还是骨干成员,都认为目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组织负责人倾向于关注资金、场地、人才管理等问题:希望政府部门给与更多项目上扶持的占32%,认为内部缺少专业管理人才和社工的占19%,在组织发展方向上存在迷茫和不确定性的占5%。而组织骨干成员们,普遍认为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是他们最为关心的方面,82%的骨干成员们觉得目前开展的活动得不到预期的社会回应,另有12%的成员觉得组织的流动性太大、缺乏归属感。
        二、地区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松散导致周期性短
        青年社会组织往往是由一名或者多名青年,通过好友圈、工作圈、交际圈的方式自发建立起来的。在组织成立阶段,多依赖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理想追求。这种组织的集合性,随着组织的不断巩固、人员的进入退出流动、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很容易出现退化或削弱。虽然多数社会组织都在后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内部管理和约束,但纪律的强制性和社会组织的自由性之间难免发生冲突,尤其是向往自由意识的青年人常常无法适应这种“压抑”的制度管控。因此实际中大部分的青年社会组织,并不会具备严格的制度和等级分明的架构。一旦组织负责人或者骨干成员的理念、追求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组织发展方向的偏移,甚至是整个组织的分化。而与此对应的是,社会治理往往是长期性的工程,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正向效应。青年社会组织的不稳固性、短周期性,与社会治理的长期性、积累性存在着不相适应。
        (二)领域单一导致专业度低
        目前在政府和社会的引导下,青年社会组织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会开展各类公益服务项目。公益服务逐步成为成为青年社会组织的固定活动,也是社会组织吸纳人气、体现价值的最佳方式。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参与社会治理并不等于提供公益服务。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内容,可能涉及到扶贫助困、法律援助、就业支持、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残疾人居家服务、社区教育、小微医疗等项目。以志愿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服务,往往是短期的福利性项目,相比于社会治理“宽广的海洋”,目前青年社会组织涉及的领域仅仅沧海一粟。而已经开始涉足法律援助、智能化社区服务等领域的社会组织,则明显感觉到专业人才不足。
        (三)资源缺乏导致后劲不足
        对于青年社会组织而言,最大的担忧就是资源的匮乏。资源,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其中主要的就是资金。大部分的青年社会组织以会费、赞助资金、商业合作等形式筹集经费,成熟的公益性青年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获得项目资金。但是相对来说,政府每年提供的项目需求有限、具备承接项目资质的青年社会组织数量有限、需求项目与提供服务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都会限制青年社会组织的后续发展,从而制约其在社会治理中功能的发挥。
        三、共青团引领青年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共治的路径探析
        根据B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和特点、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不适应性,结合共青团在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基层组织方面的优势资源,建议从加强骨干引领、搭建资源纽带、厚植孵化生态等三个方面出发,探索引领青年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路径。
        (一)加强骨干引领
        要保持青年社会组织的稳定,抓好一批青年骨干力量尤为重要。共青团在青年的思想引领方面、尤其是政治骨干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吸纳青年社会组织中的骨干成员加入团组织、参与团活动,畅通社会组织与党团组织的沟通交流。一方面主流积极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引领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嵌入到青年社会组织日常的运作中;另一方面团组织的常态化正向引导能够确保社会组织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常态化的咨询、服务等扶持工作,强化青年社会组织的稳定性。
        (二)搭建资源纽带
        一方面,共青团自身可以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直接性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支持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扶持一些小型项目的落地实施。另一方面,共青团可以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搭建社会需求和社会组织的“双选”平台。将青年需求、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和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信息进行公开,使双方信息对等。基层团组织挑选适合情况的社会组织推荐入驻社区,社会组织为青年、为社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让专业人才有发挥其专业技能的机会。“双选”平台的搭建,让社会治理中的集中性需求和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彼此了解,使得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定位更加准确,为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和有效的推动社区治理提供了条件。
        (三)厚植孵化生态
        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始由政府牵头,建立青年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吸引有志青年、初期社会组织入驻。但笔者认为,在孵化基地的建设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引入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第三方机构,为培育、孵化工作提供较为专业的支持。第三方机构相比政府而言,资源、精力、管理化水平都更具有优势,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化运作也会增加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健全评估机制。入驻前的评估,将有效筛选一批重复率高、竞争力小的初创组织,以结果导向的方式鼓励青年、社会组织涉足社会治理中的深水区、旋涡区;中后期的评估与优惠政策相挂钩,借助杠杆激励作用,提高孵化社会组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皇娟,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共治的模式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9(11):56-60。
[2]包婉婉,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渊人文社会科学版冤,2020(6):7-10。
[3]袁静,青年社会组织的现状、特点与支持培育路径【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5):94-99。
[4]俞 秉 兰 ,刘 飞,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伙伴关系模式探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2):54-60。
作者简介:王馨,1990年9月;女;汉族;籍贯:江苏无锡;学历:本科;单位:共青团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员会;研究方向:青年研究,青少年犯罪预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