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书法启蒙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及推广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郭品金 吴元勇
[导读]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研和中心小学    郭品金  吴元勇  653100

        一、研究概述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2011年8月,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提出《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意见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可如今的电脑普及和汉字录入技术日趋精湛,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正逐步减弱,多项调查发现,目前国人汉字书写的质量实在令人担忧,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体力劳动者到脑力劳动者,汉字书写的质量明显呈急剧下降趋势。因此,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书法艺术,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汉字书写的质量,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校从2012年4月—2015年3月完成了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生书法启蒙教育》的研究。2015年6月经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成功通过了结题验收,并且被评为“良好”等级的较好荣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校本教材的开发及课程的开设。
        通过调查研究,我校开发了《颜·〈勤礼碑〉》、《欧体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3本校本教材。课程的开设以全面实施与特色班教学相结合为主。全镇所有班级开设每周一节写字课,同时设置了五个每周两节毛笔书法课的特色班。并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增设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美术字、篆刻等相关社团,满足书法爱好者的提高要求。
         2、探索出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1)毛笔书法临摹教学模式
        掌握正确临摹的方法,临摹名家作品,是小学书法习练课的主要内容,临摹教学课常采用“示范模仿式”来组织教学。“示范模仿式”的教学可以更直接、更形象掌握所学知识,符合书法抽象性的特点,这种方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即:情境导入——读帖探究——示范引导——临帖练习——展评反馈。  
        (2)毛笔书法鉴赏教学模式
        书法鉴赏课的主要目标是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此教学模式是以兴趣为基础、以审美为主线,使学生在欣赏过程获得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促进学生欣赏态度、习惯养成和兴趣能力的培养。达到在审美教育中完善人格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即:激趣导入——初步欣赏——深入探究——总结评价。
        (3)读写一体书法教学模式
        “读”即“诵读中华诗文”,“写”即“习练汉字书法”。 书法是汉字字形的艺术,是一个人造型能力、审美情趣、性情修为的流露,是汉字内在美的外化。书法若不以古诗文为艺术表现内容则乏味和单薄,古诗文如果以书法的方式呈现,则更有品味和意境。将诵读诗文与习练书法有机结合,学生就能在诵读中华诗文中感悟汉字的音律美,同时在习练书法中体验汉字的造型美。二者有机结合,能让学生品悟中华文化,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接班人。教学过程即:导读——诵读——习练——展评。
        3、构建汉字书写评价体系
        新课程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针对这一理念,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把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评价分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
        (1)课前评价即对学生课前是否准备好书写用具,带好书法教材的一种行为评价。书法学习用具较多,如果学生不能带齐书写用具,课堂教学中他们就无法进行书写,自然也谈不上对汉字书写进行评价。为此,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并以此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自觉性。
        (2)课中评价就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临帖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临帖的情感、态度、方法直接影响着汉字书写的质量,所以书法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关注学生临帖的情绪表达,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在评价中反思,在评价中进步。其中包括:
        ①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临帖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以指导性评价为主。教师通过观察,以个别学生的作品为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又如评价学生的作品,不采用等级式评价,而是指导学生:“你的行笔很流畅,如果再注意把这个字的结构写得紧凑些,那字就更漂亮。”
        ②学生自评。当学生作品完成之后,主要让学生在反观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点或不足,扬长补短,不断进步。
        ③学生互评。在学生完成临帖任务后,自由选择学习、交流对象,在交流中学生就可以参照评价他人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相互学习,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书法素养的提高,课中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师的鼓励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习练、反思,促使学生不断进步,进而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3)课后评价
        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它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需要对学生书法素养方面的培养和发展进行持续地跟踪与调控。课后评价就是对学生课后书法习练延伸的督促与鼓励。课后评价具体以学期评价和学年评价为主要方式。
        ① 学期评价
        学期评价以硬笔书法为主要形式,评价对象是全体学生。具体做法:在每个学期的语文期末质量检测时,我们从试卷100分的满分里调出5分作为卷面书写分。阅卷时,每个年级都配置一位教师专门负责评阅书写,评价标准参照《研和中心小学期末质量检测评分标准》。
        ② 学年评价
        学年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即一个学年结束时,由学校统一对全校学生进行汉字书写星级评定。书写形式分两种:一种是硬笔书法,评价对象是全体学生;书写内容由班级自定,或年级统一或由学生自己选择,原则上只要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华诗文,用硬笔形式表现出来即可:评价标准参照《研和中心小学汉字书写星级评定标准(硬笔)》。书写的另一种形式是毛笔书法,评价对象是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书写内容由班级自定,或年级统一,或由学生自己选择;评价标准以《研和中心小学汉字书写星级评定标准(毛笔)》为依据。学生书法水平的评定以逐级上升的方式确定,学生达到哪个星级的水平,学校就发给他们相应的星级证书。这小小的证书承载着我校师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与决心。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每个学年举行一次的“小学生汉字书写星级评定”,是对他们习练书法的一种鼓励,一种认可,更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4、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生养成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全面提高了汉字书写的质量,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培养了观察能力。在习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调动眼、手、脑等多种感官,细心比较,找出特点,反复习练,逐步加深对汉字的认知能力,牢记汉字的造型规则,这样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提高了审美能力。历代书法家或苍劲古朴,或灵动飞扬,或清秀俊朗,或粗犷豪放的书写风格,无不通过视觉感官与观赏者产生共鸣,艺术的感染力化作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默默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品格,培养了性情。
        (4)传承民族文化。通过书法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并以此促进了学生识字效率提升。
        (5)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书法竞赛,其中有139人次获奖,并把这些获奖作品编辑成册,作为我校书法教育成果留存。
        5、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1)探索出有效的书法教师培训途径并实施。
        “名家指导培训”途径。我校多次聘请市、区书法名家到校开设讲座 、书法指导、教学观摩,让大家接受规范、专业、高质量的培训,为书法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外出学习培训”途径。充分利用省市级、书法报社等机构部门组织开展的书法教师培训活动,学习和积累了更多的书法教学经验 ,它山之石,为我所用。
        “虎山书社带动”途径。我校教师自发组织成立了“虎山书社”书法社团。每周三下午的书法习练或教学交流研讨,在同伴互助,相互带动下,大家的书法技能和教学水平提高很快。
        (2)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了教师的艺术修养,夯实了教师习字基本功。自我校开展硬笔书法课题研究以来,每学期开展教师硬笔书法比赛,教师养成了提笔练字的好习惯。在国家、省、市级教师论文、书法竞赛中,我校教师48人次获奖。
        6、积淀校园文化,形成办学特色
        自2010年起,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一届校园书法展,把全校师生优秀的书法作品陈列在展室,或悬挂在校园走廊的墙壁上,或教室、办公室、图书室的墙壁四周,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展现着中华诗文和书法艺术的形态美和内涵美,营造出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这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材,无不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真正体现了“环境育人,人育环境”的文化建设的理念。
        三、推广运用及成效
        1、借助学区建设平台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运用。我校承担的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书法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于2012年5月在玉溪一小和高仓中心小学以学区教研联训的形式推广运用,不仅提高了两校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还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对两校写字教学、书法教育有直接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自2012年7月起,在学区期末语文质量检测中从试卷100分的满分里调出5分作为卷面书写分。阅卷时,每个年级都配置一位教师专门负责评阅书写,评价标准参照《红塔区小学第一学区学生汉字书写评分标准》。该课题研究成果在玉溪一小和高仓中心小学的推广运用,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示范指导作用,效益明显。
        2、研究成果在省内外反响非凡。2011年1月2日,玉溪新闻网报道《研和中心小学师生举办书画展迎新年》。2012年2月4日,玉溪大众新闻频道拍摄报道《小书法家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免费送》。2013年5月,《玉溪日报》对我校的书法教育做了主题为《走进研和中心小学书法课堂》的深度报道2014年5月,红塔区电视台《哇家玉溪》栏目对我校的书法教育做了《墨香校园》的专题报道。书法教育成果及拓展开发的书法刻字课程,曾受到国家督学程可拉教授、湖南省衡阳市政府考察组陈植华副主任、云南省教育厅王建颖副厅长、红河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啸林及曲靖市政协领导的高度赞赏。程可拉教授认为书法刻字是独具特色的课程,培养了孩子静心专注的性情,提高了雕琢刻画的技艺,还传承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