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引发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 洪娟
[导读] 21世纪是“教育革命”的世纪,新时代呼唤新的课堂,合作学习由此诞生,它是数学课堂上重要的学习模式,它和自主学习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课堂上该如何进行选择呢?课堂上是不是存在为了合作而合作的情况呢?本文从“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引发思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校    洪娟    400061

摘    要:21世纪是“教育革命”的世纪,新时代呼唤新的课堂,合作学习由此诞生,它是数学课堂上重要的学习模式,它和自主学习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课堂上该如何进行选择呢?课堂上是不是存在为了合作而合作的情况呢?本文从“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引发思考,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进一步阐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数学课堂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001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的新的学习模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若干人组成的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在数学课上引入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等,从而达到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数学课的有效性。
         《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和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角的角度观察,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形象的揭示这三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体现分类时的不重复和不遗漏的原则;二是从边的角度观察得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并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第一次上课时,我设计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让学生合作探究从角的角度观察,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第二次是让学生合作探究从边的角度观察,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对此,我满怀信心,觉得这样的设计就是以学为本的设计,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仅能动起来,还能动两次呢!整节课下来,如我所料非常顺利,经过两次的合作学习,孩子们给出了教科书版的正确答案,似乎我也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我却陷入了沉思: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吗?毫无波澜的课堂,没有问题的课堂,看似热闹的课堂……课堂上到底还差什么呢?对,可能就是太热闹了,两次合作学习的背后学生的能力到底有没有得到提高?是不是只要有任务都应该合作学习?我重新审视这两次任务,第一次从角的角度观察,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孩子们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合作学习,然后都能够完整并准确进行回答。于是,我在下一次上课之前进行了前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并不陌生,并且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正确的说出从角的角度观察的三种三角形,我果断摒弃这里的合作学习,在这个知识点上我采用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果不其然,这样的改动课堂虽然安静了,但学生掌握得更好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经过这一次的磨课经历,也让我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一、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任务需谨慎。
           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厘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等教的活动,其核心行为都是思维活动,即思考。对于学生学的活动,不论是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材料合作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清单、巩固练习知识、做出自我评价,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其核心行为同样是思考,[1]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中,第一次我就有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心理,殊不知,有的任务是不需要合作的第一个任务过于简单,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又何必去合作呢?同样有的知识点是规定性的,又何谈合作研究呢?那不是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在认识各种运算符号时,有没有必要设计一个合作学习任务:自己创编一个符号并说明理由?我认为直接拿出运算符号并说明理由更好。所以,合作学习虽然好处多,但不可滥用,合适的任务才能促进学习的生长,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不然就是枉然。
          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统一体。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传
统的课堂上本来就有自主学习,学生同样能够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合作学习呢?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自主学习,不要独立思考,前面已经阐述过了,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同样,合作学习里也包含着自主学习。当个体遇到困难或个人能力无法解决任务时,需要合作学习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通过思维的碰撞,可以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孔子在《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可以看成三个人或者几个人组成的一个学习小组。[2]可见,在古时候合作学习就已经被提出了,只是未受到重视而已。
           三、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课堂改革的狂风刮来时,我承认我是抵触的,我抵触的不是改革,而是每一节课都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当时的想法是:哪里有那么多的合作学习任务,一节练习课,一节复习课还要他们合作?用传统的讲授模式不是更好?
经过这一、两年的教学实践,我确信:几乎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一、二年级的教学中,重点是要培养合作的意识,先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知识,再通过合作学习训练数学语言的表达,从而达到数学思维的形成;三、四年级的教学,则要过渡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上,比如《笔算除法》中,先自主探究竖式的含义,再合作交流每一步竖式的含义,理解商的位置,明确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等关键知识点;五、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更倾向推理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提升,能力是在积极动脑中养成的,思维是在激烈的碰撞中逐渐壮大的,这当然需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结合。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管哪种课型,都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比如练习课先独立完成,再组内合作交流并订正,组长汇报,这比老师一人改的效率高多了,还节省了不少时间;再比如复习课,先自主复习,提出问题,再合作学习总结易错点,小组内提出自己的困惑,这样的方式比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好多了,还解决了更多的问题。但为什么合作学习在中国有“水土不服”的状况,还是我们的老师不够放手。在四年级总复习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上台小组交流并组内补充,纵然孩子的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但这就是我们要培养的呀,要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能力,他们更有快速进步的空间,相信学生给他们时间,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放手,放手,还是放手!
            新课程的改革必然愈演愈烈,但不管怎样改,我们的初心是不会改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评价者,所以这对教师专业要求会更高,教师的头脑中要锁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否能够梳理得出来,课堂上何时静,何时动,都需要准确的把握。所以,课程在改革,课堂在改革,教师更应该“改革”,丢弃“经验主义”,学习先进理念;丢弃“包办思想”,学会适度放手;丢弃“一讲到底”,自主、合作共学习!
参考文献:
[1]郭应曾.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103
[2]龚雄飞.龚雄飞与学本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