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卡片,玩转大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郭晋
[导读] 让学生从卡片中获取信息并让卡片成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媒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大课堂,我们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上课的40分钟叫课堂,课下、课外,甚至在饭堂、图书馆、宿舍……只要能够学习,有学习的地方都是课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河源外国语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郭晋

           课改如燎原之势,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推开。尤其在今年10月,中央提出深化教学评价改革的方案,完善立德树人的目标,课改更是势在必行。在课改的康庄大道上,我探索出一点小小的心得,与大家分享。那就是用“一张小卡片,玩转大课堂”的卡片式教学法。
什么是卡片式教学法呢?卡片式教学法就是将教师所授内容用卡片呈现,让学生从卡片中获取信息并让卡片成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媒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大课堂,我们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上课的40分钟叫课堂,课下课外,甚至在饭堂、图书馆、宿舍……只要能够学习,有学习的地方都是课堂。
卡片式教学法的方法如下:
            一、预习卡
            在上新课之前,教师提前公布学习目标。例如,学习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提出两个问题:1、什么叫同类项?2、如何合并同类项?问题提出之后,要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以看课本、找参考书、问同学、上网查……总之,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尽一切办法。之后,学生将预习之所得与困惑写在一张小卡片上,这就是预习卡。老师在上课前提前检查学生的预习卡,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是否预习,预习效果如何?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有些可能只弄懂了一个基本概念……紧接着老师搜集整理学生在预习卡中呈现的问题或者亮点,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的宝贵资源,让教师有的放矢。
           二、教学卡
           教学卡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教师要教授的主要概念和典型例题,由教师制作,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流程。教师可以将其分成几张卡片,用投影展示。例如,对《合并二次根式》这一节。第一张卡要展示基本概念。什么叫二次根式?什么叫最简二次根式?什么叫同类二次根式?这是概念卡,是本节内容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下一步,对概念进行辨析。第二张卡出示对同类二次根式的辨析。这里涉及到根式的化简,又是对旧知的巩固。通过这两张卡,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紧接着可以出示第三张卡——典例示范卡,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典型例题。这些题目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可以分成2-3组,展示解题方法、技巧与格式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之后,出示第四张卡——练习卡。做到讲练结合,积极反馈。根据学生解题情况,或者学生小组讨论或者学生兵教兵,或上台展示……形式多样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掌握的较好,就可以出示第五张卡——延伸拓展对学生进行拔高。如果学生掌握的不太理想,可以出示备用练习卡,进行类似习题的巩固加强或是突破。老师也可以根据巡堂的情况,依据学生的易错点,迅速拿出一张空白的学习卡,出几道类似的题进行再训练,再检测。新知结束,可以问一下学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记得第一张卡的概念吗?”或者是“习题中的哪一道题你印象最深?从中你学到了什么?”等学生回答完毕,可以拿出相应的卡进行展示。如此这般,既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反思卡与总结卡
           课下老师还可以拿出一张空白卡,将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错误或者亮点记录下来,这些也就成了反思卡。日久天长,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学生自己制作总结卡。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将概念、经典题荟萃在一张或几张卡片上,作为自己的学习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后,专门把卡集中,分类整理,编上号码,搜集整理起来。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在自己的小卡片上写上名人名言,或者画上一些小插图,花费一些小心思来点缀自己的卡片。这让学习不再单调的成为刷题,反而变成可以加工的艺术品,为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调节了学生的心情。学生的学习状态好了,看待学习的眼光也不同了:从学习的奴隶慢慢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从学习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学习的创造者。如此这般,学生的归纳整理、反思总结、甚至创造力如何不会提高呢?教师有教学卡、反思卡,学生有预习卡、总结卡,二者相辅相成,甚至可以互为转化,将传统的教是教,学是学有机融合,变成师生共同备课,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魅力。
           除此之外,这张小卡片在培优辅潜方面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成为培优辅潜有力的抓手。我班有位同学小静,成绩中等。学习态度非常好,可是考试成绩总是平平,她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也许是缺乏了一点点激发她的东西。于是我找到了她,说“小静,你的学习很努力,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你能不能帮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几道题呢?”小静睁大了眼睛,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低下头问:“我行吗?”我笑着点点头,说:“你行的!”小静咬了咬嘴唇,点点头准备题目去了。之后她提前交来预习卡,请教老师自己的选题是否合适。经过指导,我惊奇地发现,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知识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到了课堂上,小静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卡片,从容不迫的给大家讲解,竟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小静像吃了蜜一样,洋溢在一种幸福的状态中,蹦蹦跳跳的下台去了。自此以后,我经常训练小静自主备课、讲题。她运用卡片在课上课下,给同学们讲题的方法也更加娴熟。一个学期下来,小静的数学成绩从80多一下飙升到110,整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我班还有“三宝”,小钦、小毅、小政,这三宝是学困生。从一接手就发现他们什么也不会,甚至连小学的口算题都不熟。一遇到分数的加减,更是“十窍通了九窍——还有一窍不通。”这可怎么办呢?我总不能在课堂上还教他们这些对别人易如反掌,对他们比登天还难的东西吧?我想了想,在课外时间,找来十张卡片,写上一些简单的数字,任意地抽出两张,让他们将卡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陪他们一起玩了起来,他们对这个游戏饶有兴趣。我又教他们自制卡片,利用课间、课外,宿舍休息时间,互问互答,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终于突破了这一难关。小政同学惊喜地对我说,“老师,我觉得我的数学有救了。”听到这句话,我在想,这张小小的卡片可真神奇啊,好像把学习变成了游戏!它将我们的学习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下,甚至无处不在。运用一张小小的卡片,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习不再是知识与知识的交换,而是人与人的交流,真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一张小小的卡片,玩转了大大的课堂。相信充满创造性的小卡片不光寄托着学生的梦想,也寄托着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