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9期   作者:刘朗 赵素平
[导读] 目的:研究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实施静脉治疗专
        刘朗 赵素平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研究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实施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干预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研究时段2019.1-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静脉输液200例患者,2019.1-6月内100例设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治疗,2019.7-12月内100例设为观察组,在静脉治疗专业小组的指导下接受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穿刺操作技能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管堵塞、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显著较10.0%的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管理,建议采纳以静脉治疗专业小组为主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减少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临床价值

        静脉输液是临床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通过静脉注射途径将各种药物注入患者血液循环中,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但调查发现,对老年患者、静脉血管较细以及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来说,静脉输液操作难度较大,且静脉置管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在注射刺激性、高渗溶液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局部皮肤肿胀、静脉炎、管堵塞等不良反应。可见,在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至关重要[1]。为进一步研究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实施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干预的价值,特将2019.1-12月内我院静脉输液200例患者纳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研究时段为2019.1-12月,其中2019.1-6月内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13-82岁,均值(47.50±20.33)岁。2019.7-12月内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14-82岁,均值(47.36±20.48)岁。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治疗:严格遵循科室相关制度开展工作,提高穿刺成功率发的同时减少患者痛苦。
        观察组在静脉治疗专业小组的指导下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工作:(1)成立小组:安排护士长任组长,护理骨干为组员,以上人员学历本科及以上,其具备专业的静脉输液技能,指导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较强。(2)制定职责:小组人员对现阶段我院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对存在和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3)工作落实:定期开展专业活动,确定季度工作目标并严格执行计划。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每次培训时间控制在2 h左右,培训内容以“静脉输液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示范”为主,后期进行考核。实施全院会诊,解决各科室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借助健康专栏、一对一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将静脉输液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治疗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在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措施时,将具体措施做详细介绍,消除其内心恐惧感与紧张感;强化交流,耐心倾听来理解患者内心真实感受,借助情绪转移法等来支持与疏导患者内心,及时、有效缓解不良情绪。以上各项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遵守医院卫生制度,定期对穿刺四周进行消毒,避免穿刺部位出现红肿、渗血。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分别从基础护理、服务态度、穿刺操作、语言沟通等方面评价,单项分值0-25分(总分100分),评分高、满意度高。
        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从静脉炎、管堵塞、皮肤感染等方面进行对比[2]。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 22.0,建数据库并分析,研究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借助完全随机设计的“t”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研究所涉及的计数资料借助“x2”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服务态度、穿刺操作等各指标评分明显较高,数据和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同时该方式在疾病的治疗和抢救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和完善,静脉输液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保证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而是要求在护理人员的干预下,进一步减轻静脉输液治疗带给患者的痛苦,减少和避免反复穿刺,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3]。患者受疾病的影响,会在静脉输液期间出现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住院患者,其医疗需求明显较高。而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繁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患者进行沟通,因此就为后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针对此,我院强化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工作,成立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开展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4]。
        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穿刺操作技能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管堵塞、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显著较10.0%的对照组低,P<0.05。证实了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实施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干预的价值。提示:以静脉治疗专业小组为主开展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是一种临床优质模式,在静脉输液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以预防及治疗为核心理念,确保医护人员服从统一管理,明确自身职责,兼顾每位患者,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有效性的同时解决常规护理的遗留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效果和持续质量改进价值[5]。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液患者以静脉治疗专业小组为主的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1]冯敏容,张萍.静脉治疗专业小组联合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4):4041-4044.
[2]宋静,姚秀峰.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9):1573-1574.
[3]程彩萍,刘晓芬,李华兴, 等.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8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