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天依1,张一鸣2,孟庆媛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周围性面瘫中医称为“口僻”“口眼歪斜”“吊线风”,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筋肉失于濡养以致纵缓不收而发[1]。此病常发于春秋或秋冬天气变化,好发于任何年龄[2]。现代医学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2],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因其影响美观和口眼功能,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困扰[4]。发病7日以内为面瘫急性期,发病1-3日内病情可达到高峰;发病7日至20日为静止期,此期针刺干预治疗效果最好;发病30日至90天为恢复期,此期针刺治疗效果尚可;发病3个月以上,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发生面肌痉挛、面肌倒错、病理性面肌连带运动、耳颞综合征、鳄鱼泪综合征等后遗症,这些症状均称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后遗症期患者的治疗难度很大,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暂时无法完全治愈[5]。现将经颅重复针刺疗法结合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面肌连带运动医案1则分享如下。
患者,男,28岁,2019年11月16日初诊。主诉:面肌连带运动1月余。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晨起刷牙时出现喝水漏水、鼓腮漏气,一小时后病情加重,左脸出现口眼歪斜,伴有左耳后疼痛,休息后病情未见好转。患者立即前往当地医院神经内科治疗,行面神经肌电图示左侧面神经刺激颞支(眼轮匝肌、额肌)、颊支(口轮匝肌)运动传导潜伏期较对侧延长,波幅较对侧降低,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给予激素、营养神经治疗(具体用药用量不详),病情稳定后出院,后前往私人诊所针灸治疗半月余,期间曾口服弥可保、维生素B1\维生素B6。现患者遗留左侧面肌联动现象,左侧额纹恢复,双侧鼻唇沟对称,精神尚可,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面肌联动综合征。中医诊断:面瘫后遗症期。针刺治疗:百会、宁神、头针运动区下1/5(颜面代表区,R)、翳风(L)、迎香(R)、下关(R)、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操作:百会穴运用经颅重复针刺疗法,捻转频率不低于200转/分钟,连续捻转3分钟迎香穴与下关穴通以电针30min。日一次,每周治疗5次。2019年11月23日二诊:患者针刺一周后自觉症状稍好转,左侧口眼连带运动幅度稍减小,中医诊断与针刺治疗同前。2019年12月2日三诊:患者面肌连带运动基本消失,病情明显好转。继续针灸一周巩固治疗,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调情志。治疗后疫情期间线上随访病情未复发。
按语: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面肌连带运动主要表现为,患者每次眨眼时伴有不自觉地患侧口角连带抽动抽搐,此症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错向再生和异常突触传递等有关[6],不同报道关于面神经损伤再生后面肌联动发生率差别较大,从9.1%到55%不等[7],其发生率可以面瘫发病时的严重程度相关。给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
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集中于外周干预,例如肉毒素注射[8]、镜像疗法(Mirrormovement)等,而外科整容手术治疗又有一定的风险性,往往给患者留下终身遗憾。
经颅重复针刺疗法为全国名中医孙申田教授基于经颅磁刺激技术[9]理论发展起来的、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适宜特色头针技术。取百会穴扶正祛邪,其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及足厥阴肝经之会,位居头之巅顶,
为百脉聚会之处,百病皆治[10];宁神穴(神庭穴与印堂穴中点)为大脑额叶头皮投影区,额叶可支配情感调节,针刺方向逆督脉而上,通络醒脑、调神治病,减轻患者对于疾病的焦虑,起到神安而病减的作用[11];配合健侧运动区下1/5(皮质脑干束起点),通过经颅重复针刺疗法捻转频率不低于200转/分钟,抑制面神经兴奋性,减轻面肌连带症状。巨刺法[12]源自《黄帝内经》,属《灵枢》九刺法之一,“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针刺取健侧下关穴与迎香穴,对应面神经分支走行部位,得气后通电针。运用其右病左取,左病右取的治疗方法既可实现针灸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治疗[13],又可避免急性期针刺患侧加重面神经的受损,有效缓解患侧口角连带抽动。本案中西结合运用经颅重复针刺疗法与传统巨刺法,操作简便,治疗周期短,效果明显,不易复发,值得在未来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1]李文革. 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05):65-66.
[2]施栋,曾荣华,周露,陈玲. 深刺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6):4008-4011
[3]郭飞,阙庆辉.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进展[J]. 光明中医,2009,24(04):776-778.
[4]戚其华,倪姗姗,王友兰,彭凯,曲鹤年,杨彩华,王瑾,奚玮. 中药穴位贴敷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3,33(11):965-969.
[5]赵继坤,张海存. 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176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08):88.
[6]刘淑红. 颈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对比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03):48-49.
[7]李健东. 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肌电图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1):774-776.
[8]杨川,王炜,李伟,林晓曦. 面神经调控术修复面瘫后面肌联动的初步报告[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01):35-37.
[9]王薇,杨松堤,宋文安,吴建丽. 孙申田教授头针治疗经验[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03):61-63.
[10]金泽,金亨镐,金载润. 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J]. 中医药学报,2002(06):27-28.
[11]刘征,王悦,周凌. 孙申田教授以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调神治疗疾病的经验[J]. 针灸临床杂志,2019,35(05):66-69.
[12]张晓阳. 巨刺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06):33-34.
[13]王丽萍. 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 人民军医,2012,55(04):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