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琪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省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了间羟胺对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间羟胺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动脉压、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羟胺对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控制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动脉压和心率,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 间羟胺 动脉压 心率 治疗效果
在内外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对患者的伤口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引发伤口感染,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这种由伤口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被称为脓毒症【1】。虽然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但是在其发病之后,病情的发展是按照脓毒症本身的发病规律来进展的。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脓毒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脓毒症在发病后可能造成患者的休克症状,甚至造成患者各部分器官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为此,本院在本次研究中,对间羟胺对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专业临床检验均确诊为脓毒症,均出现了休克的临床症状;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的方法与目的,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试验经医院伦理会批准。
排除标准:中枢精神系统疾病或中枢神经障碍疾病者;语言沟通障碍者。合并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随机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0),男17例,女13例,年龄47~70岁,平均(58.5±11.5)岁;观察组(n=30),男15例,女15例,年龄49~72岁,平均(60.5±1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表明本次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之后,2组均予以基础的营养稳定治疗,包括足够的液体复苏、充分氧气供给、控制血糖、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2组患者均通过应用微量泵,经过静脉将活性药物泵入血管。对活性药物剂量控制,需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实际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血压、心率等指标,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对照组予以多巴胺进行常规治疗,通过促进产妇的子宫收缩来达到止血的效果。观察组予以间羟胺注射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每小时记录一次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
内肌酐清除率: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尿量,计算得出患者的内肌酐清除率,对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X2对其结果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对其结果进行检验。以 p<0.05为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对比
对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2.22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情况比较
对2组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平均尿量由治疗前的28.43mL/次升至治疗后的65.28mL/次。而对照组的平均尿量由治疗前的29.45mL/次上升至43.19mL/次。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尿量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脓毒症可能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所引发。经大型外科手术如烧伤、撞击伤的手术患者,术后患脓毒症的概率会有明显的升高【3】。在当前临床医学的研究阶段,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尚不能明确,经研究可能与细菌内毒素、炎症介质、免疫功能紊乱、肠道内毒素移位有关。用间羟胺治疗脓毒症,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标,缓解治疗过程中的少尿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本次研究中,观察对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动脉压、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了对比分析。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间羟胺对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控制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动脉压和心率,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树贵.间羟胺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5):55.
[2]曹钰,柴艳芬,邓颖,方邦江,刘明华,卢中秋,陆一鸣,聂时南,钱传云,田英平,杨立山,姚咏明,尹文,于学忠,张新超,赵敏,赵晓东,周荣斌,朱华栋,朱曦,曾红科.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09):567-588.
[3]肖为,杨明施.脓毒症治疗的现状与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08):1425-1429.
[4]张继承. 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