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创伤院前急救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9期   作者:伍洲
[导读] 主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创伤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伍洲
        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 上海  201499
        摘要:主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创伤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列出有关创伤院前急救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分析,总结创伤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有关经验,发泄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和急救人员的是提高病人治愈率的重要因素。分析有关因素的方法,通过对本院急诊科室近两年来的创伤院前急诊病例进行分析,以病人的主要损伤部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以及救护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主要分析因素,为具体分析创伤院前急救的重要影响因素提供了数据基础。分析结果,在近百余例的创伤院前急诊病例中,重症受伤病人占七成比例,轻中度受伤病人占三成比例,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在20分钟内的情况占六成以上,所用时间大于20分钟的情况占四成以上,可见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与病人最终的伤残情况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护理对策与结论,为有效降低病人的伤残率与致死率,我院应积极培养急救医护人员的创伤院前急救意识,不断学习与急救有关的理论知识,夯实急救技能,同时政府应积极改善交通情况,为急救车辆开辟绿色通道。
        关键词:创伤;院前急救;护理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被应用到院前创伤急救中,使得院前急救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急救系统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我院所在市区的急救网络体系尚不完善,其中创伤急救网络体系的短板尤为突出,而这一短板是决定能否降低病人伤残率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来的百余例院前急救病历进行有效分析,总结了创伤院前急救的有关经验与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院前创伤急救临床资料
        1.1近两年来,我院急诊科室有关创伤的病历共计700余次,派出救护车辆680余次,其中,200余次空车返回,占总次数近三成比例。其中脑部创伤,胸部创伤和腹部创伤占总病例数的39.5%,多次性创伤,四肢脊柱创伤,口腔及面部创伤占总病例数的83.1%,软组织创伤占总病例数的18%,院前死亡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4%。
        1.2在700余次的院前创伤病例中,急救人员在十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人员抢救的比例占总急救车出动次数的17%,在10分钟到2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施救的次数占总数的61%,在20分钟到30分钟内到达现场的次数占总数的15%,超过30分钟到达现场的次数占总数的7%。
二、影响创伤院前急救的因素分析
        2.1病人伤情因素,对700多例的创伤院前急救病历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所用的时间是影响病人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因素,及时有效的对病人进行院前救治,可以大大提高病人到达医院后的救治成功率。因此,急救人员的是否有很好的救治主观能动性,扎实的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和丰富的急救经验,是能否控制病人伤情的重要因素。
        2.2参与急救的医院地理位置因素,从院前创伤急救临床资料所提供的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的数据来看,在十分钟内到达救治现场的比例仅占17%,在十分钟到20分钟之内的占61%,而在30分钟以上的占15%,而理想的急救反应时间在七分钟之内。针对我院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以及车辆情况进行分析,我院处于市中心位置,部分街道由于修建较早致使道路狭窄,不便于车辆快速通过,车辆方面,部分车辆型号较老动力和机动性较差,在部分道路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率较低。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急救反应时间,就解决改善交通状况和车辆情况等问题,而医院所处位置是客观条件无法进行改变。现阶段,交通状况和车辆情况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调整,而要达到理想要求,可以通过定期演练和与交通部门进行有效配合来缩短反应时间。


        2.3目前我市院前急救服务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而急救体系的效率和完善程度是衡量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急救能力和医疗水平的重高标准。我市目前虽然有急救网络指挥中心,但相关体系还有待完善,其中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体系的完善程度尤为欠缺,各院的急救范围划分不够明确,病人与医院的呼救方式还停留于传统的电话以及短信模式,造成了呼救方式过于单一,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病人的呼救成功率,进而错过院前救治的最佳时机。同时,在近700例的急诊病例中,有近几十例病例,出现两辆甚至多辆急救车救治统一病人,极大的浪费了公共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其主要原因是呼救体系存在的问题致使病人与急诊医院沟通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应该利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络科技,搭建呼救网络平台,为病人提供更为丰富的呼救手段,提高呼救效率和呼救成功率。
三、针对有关因素的护理对策
        3.1强化急救人员的救治意识,缩短到达救治现场的时间。从院前创伤临床资料所提供的数据来看,在700多例急诊病历中,中度和轻度伤员占总数的25%,重度和多发性损伤患者占总数的70%左右。创伤后的最佳急救时间与重伤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关系密切。从呼救成功到急救人员到达救治现场,用时越短,成功救治伤员的几率就越大。即便我院急救车24小时待命,在具体的急救行动当中,医护人员到达救治现场所用的时间仍然较长,十分钟之内到达现场的次数占总急救次数的17%,与理想状态七分钟之内到达现场,还有着很大差距。所以,对于医院来说,在医院接到呼救电话时,工作人员应有强烈的急救意识,落实急救地点,所处环境,最佳道路,病人伤情,以及受伤人数等问题,并做详实的记录,并与急救部门做好有效沟通,准确传达有关病人的情况,便于急救部门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市民来说,我市各院应在日常生活中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的急救技巧与注意事项,提高市民的急救意识。
        3.2发挥急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众多创伤院前急救病历中,参与院前救治的随车医护人员数量有限,在救治现场,急救人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救治现场,鼓励附近市民参与到急救行动当中,共同完成创伤院前的急救,提高救护效率。如果救治现场处于危险地带,随行医护人员应积极疏散周围群众,做好警示工作,防止市民受伤情况的再次发生。
        3.3对我院现有的急救科室种类进行优化,提高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衔接效率,在院前救治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提前判断病人伤势,并通知院内相应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在病人到达医院后,有关科室会迅速进行病人收纳,这样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救治时间,为院内救治提供了最佳时机,大大提高病人救治的成功率。
        3.4及时处理和预防病人感染状况,在很多病例中,由于创伤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造成伤口感染,有害物入侵的情况时有发生,感染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在救治现场,医护人员应第一时间处理患者伤口,清洗伤口附近的污染物,并做好伤口的消毒工作。如果创伤面积过大,无法进行污染物清除处理,医护人员应在现场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的伤口处理措施,以免患者发生感染。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资料与具体分析进行总结,对于医院来说,提高工作人员的急救意识,发挥急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院内科室种类进行优化,以及及时处理和预防病人感染等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对于政府来说,利用网络科技手段优化交通系统和急救网络,提高交通和呼救效率,是现阶段提高创伤院前急救效率重要方法。同时,政府应积极配合各院对市民进行急救知识普及的工作,提高市民的急救意识。因此,提高创伤院前的急救效率,医院,政府和市民都应积极参与其中,为市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
[1]吴温玉, 院前急救在社区普及的意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8(22):20.
[2]急救护理学/敖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9.
[3]急救护理学/敖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22.
[4] 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全书/刘玉清, 张广清主编 . -广州: 广东 人 民出版社 , 2006.1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