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杨双,戴晓英
[导读] 探究药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杨双,戴晓英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72例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间接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两组。其中向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7.7%。此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物治疗; 护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目前多发于处于育龄期女性,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在治疗期间易受到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常用的质量方法为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概率。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不仅会导致疗效降低,更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为此本研究中我们对本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两组。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15~34岁,平均(26.51±4.02)岁,女性患者33例,男性患者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7~36岁,平均(28.02±5.27)岁,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2例。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所有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所有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SLEDA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合并感染的患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1.2.2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提供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包括下述措施:
(1)筛查过敏原:通过入院检查筛查过敏原,避免患者在治疗中接触过敏源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心理指导与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多沟通和交流,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活动使其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
(3)健康宣教:通过科学合理的健康知识宣教,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信心。
(4)经常进行微信随访:在患者出院时邀请患者加入微信群聊,通过微信进行答疑与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SLEDAI评分:由专业护理人士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患者生命体征及狼疮病情活动指标,包括:器质性脑病、视觉异常、狼疮性头痛、脑血管意外、雷诺现象、光过敏等,得分越低情况越好。②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有效标准符合美国风湿学会SLE标准,分为显著、有效及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数。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4.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描述,使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率(%)描述,选择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情况:
        护理人员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与有效例数为28例(77.7%),而观察组为34例(94.4%)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症作为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与内分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且目前不能完全治愈,严重者会发生肾脏衰竭、骨髓移植及心脏损害等严重后果。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对症状严重的患者一般给予药物治疗。但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及降低生活质量[2]。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效果。
        由于患者免疫力较弱,易受过敏源影响,继而发生感染及降低药物疗效,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是一个较大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给予护理干预保护患者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我院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SLEDA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症状恢复的效果不容忽视,科学进行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增加系统性红斑狼疮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知识的掌握,使患者得到了心理支持,增强了治疗信心。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该方式值得学习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前进,罗帅寒天.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01):1-4.
[2]卢俊,王英,叶亚丽,梁燕.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抑郁和焦虑患病率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04):576-584.


第一作者:杨双,1991年3月出生,女,安徽马鞍山人,研究方向:护理
通讯作者:戴晓英,1984年5月,安徽省绩溪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