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者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 赵玉梅
[导读] :分析整体护理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者中的临床效果。
        赵玉梅
        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331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通过将入院病号进行排序划分两组,各有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讨论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管闭塞、血管狭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安全可靠,深受患者接受和认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辅以科学的护理模式,才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继而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都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采用的医学护理技术[1],而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角度出发,整体护理在护理过程、内容等方面更加全面细致,故在临床应用中更加科学有效[2]。为验证这一结论,本文将对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的介入方式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择取时间则2019年2月-9月,共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为:(1)病情诊断明确,无漏诊、误诊情况。(2)患者及其家属(主要是直系亲属)对本次试验知情且自愿参与,参与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院病号进行排序,分为对照和观察组。
        对照组:4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53.56±7.41岁。
        观察组:40例患者,男女比例1:1,最小年龄为40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53.53±7.39岁。
        资料分析:对比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会对后续的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故具有对比分析价值。
1.2操作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体征监测、生理护理以及其他基础性护理工作。
        观察组:行整体护理,首先应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跟踪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立足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将护理过程分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施以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从而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主要包括:(1)术前护理:手术前一天应当主动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与其积极交流沟通,了解其身心问题,通过言语鼓励、亲情激励、过往成功案例介绍等方法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感,同时配合科学的知识宣教使其了解手术过程,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可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术前准备工作。(2)术中护理:手术中护理人员应保证手术室温度、湿度适中,给予患者保暖护理,同时通过眼神、手势等安慰患者,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3)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康复护理,协助患者平移患肢,调整体位后让患者自主活动侧肢。鼓励患者多饮水,尽快排除造影剂,循序渐进练习练习翻身动作,指导患者进行腹部呼吸练习,最后进行短距离行走训练,此外还要为患者提供健康食谱,叮嘱其遵医嘱配合用药和健康饮食。
1.3观察指标
        (1)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出现急性血管闭塞、血管狭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例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血管闭塞例数+血管狭窄例数+肾功能损害例数)/总例数x100%。(2)统计护理满意度,询问患者对相关护理工作的评价情况,并发放医院自制的《心肌梗死护理调查问卷统计表》,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相关护理工作,包括护理态度、护理内容、护理方式等进行客观评价,《心肌梗死护理调查问卷统计表》中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患者可根据客观情况进行选择,统一回收并汇总例数后计算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处理
        计算工具选择SPSS 22.0版本软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都采用[n(%)]表示,进行“χ2”验证,P表示比较差异显著度,P<0.05则说明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P>0.05,则说明数据比较差异并不明显。

2结果分析
2.1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血管闭塞、血管狭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的研究至今仍是医学界的主要课题[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需要精心的治疗,还需要接受科学有效的医学护理[4]。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观察组血管闭塞、血管狭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这说明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非常好,故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5]。
        整体护理即由专业护理团队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围绕围手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全面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6]。具体来说:术前护理主要为心理疏导和知识宣教,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提升其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术中护理主要是生理护理和环境优化,给予患者舒适、贴心的护理以推动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术后护理最为重要,即立足患者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进行科学干预,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病情恢复[7]。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即以人为护理核心,立足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在提升护理成效的基础上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8]。

参考文献:
[1] 李建梅. 急诊整体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影响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009(028):186-187.
[2] 刘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032):277-278.
[3] 王正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 2019, 006(048):197-198.
[4] 苏桂新.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整体护理的具体措施和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v.5(14):106+128.
[5] 张丽萍, 杨帆. 中医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04):121+124.
[6]纪红霞.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整体护理的具体措施和效果[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001):252-253.
[7]于广君. 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 2019, 000(014):15-16.
[8]钱凤莉. 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010):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