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护理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尹岭霞
[导读] 传染性疾病由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生活及治疗护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
       尹岭霞
        南京市第二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传染性疾病由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生活及治疗护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通过对传染性疾病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对护理过程中降低传染性疾病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性给予指导。
        【关键词】 传染性疾病  护理  风险 传播
1、引言
        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越来越重视,健康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和增强,传染性疾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的特点,在疾病的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病人的身心健康,也和护理人员、其他患者以及社会人员的健康密切相关。在对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治疗过程护理中,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飞沫、排泄物及身体接触的可能性及频率相对较高,所以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其他人或其他病房护理要高。因此,在对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对其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提前预测,并制定具有实效性、正确性的防范措施进行有效预防,是十分必要的[1]。
2、传染性疾病护理中的风险分析
2.1 手部污染风险
        根据统计分析,手部是造成病原体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医院发生传染性疾病感染中,手部感染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相关人员对此进行检测,发现护理人员在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或者污染物后不进行对手部清洗而手部的带菌率为百分之百。在医院内具有的耐药性细菌,特别是具有多重性的耐药性细菌能在患者之间进行有效传播,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手部污染进行的。因此,护理人员的手部污染是传染性疾病护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空气污染风险
        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经空气进行传播是造成疾病传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疾病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屑以及伤口的脓液等能以微生物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在干燥以后形成了菌层,可以通过咳嗽、喷嚏、近距离说话、空气流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疾病的传染。在对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较长时间处于该类环境中,引发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3 血源传播风险
        根据调查显示,医院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而导致死亡的病例也较多,在感染原因方面,被病毒污染后的针头刺伤是感染的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原因之一,主要发生在穿刺以及后期的锐器处理过程中。在可重复的医疗器械后期消毒处理过程,是由临床护理人员完成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医疗物品表面会被大量的微生物病毒所污染,而且残留血液的医疗器械上,可能会含有可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对其进行后期消毒处理过程中,极易造成护理人员的感染。现在相对较大的医疗机构,都配备有全自动密闭式医疗器械消毒清洗的机器,能较大的降低护理人员在后期消毒处理医疗器械而造成的感染可能性。但较多的中型及小型的医院由于资金原因以及利益等因素,在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专业设备配备不完善,需要护理人员人工手动清洗消毒医疗器械,在工作中极易出现直接接触导致的锐器刺伤,发生血源传播疾病的风险。
2.4 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足
        在对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如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也会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例如护理人员的不安全注射行为可极大概率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护理人员由于对安全注射的认识不足、操作技能低下,或者即使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注射操作技能及较强的理论知识,但不能按要求完成操作,致使护理人员发生疾病感染的概率增加。
2.5 其他风险因素
        除以上几种因素之外,医院等医疗机构对传染性疾病感染管理机构完善程度、是否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开展护理人员感染的相关监测和防护工作的有效性、医院为护理人员配备的防护设施的完整性、护理人员对传染性疾病自身的认识程度、防护观念等方面都是传染性疾病护理过程中导致传播的风险因素。

另外,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工作量重、工作压力大,也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导致疾病感染的发生。
3、传染性疾病护理中的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和提出的风险,从以下多方面制定传染性疾病护理过程中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传染性疾病在护理过程中的传播和扩散。
3.1 加强手部卫生清洁
        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及疾病治疗过程中,很多过程都是护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完成的,例如消毒、清洗、无菌操作以及隔离等。所以护理人员实时保持手部卫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对双手进行有效清洁清洗是保持手部卫生、切断病原菌传播和感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卫生部相关指导文件中对洗手方法及频次等有明确要求,医院护理人员每日的洗手频次应大于35次,而且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接触患者所用物品后都应用流动水进行吸收,洗手方法应采用六步洗手法,保持正确、良好的洗手习惯[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等医疗机构要配备专业的洗手设施,例如配备专用的洗手池,用自动控制出水代替手拧式开关,避免洗手过程出现交叉感染。除了洗手方法,保持手部卫生的有效措施就是戴手套,护理人员在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具有较强病毒携带物时,要提前戴手套,降低病毒传染的的可能性。但护理人员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在戴手套操作完成脱手套后,应立即进行有效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3.2 预防空气传播
        在预防传染性疾病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就是通风,自然通风可大大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密度,进而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采用一些消毒杀菌的仪器设施,例如紫外线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等。在临床中,护理人员密切接触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患者时要穿戴隔离服、以及正确佩戴有效的医用口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换和消毒。
3.3 规范操作、杜绝器械伤害
        护理人员参与治疗及后期医疗器械消毒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加强自身技能,熟悉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技术,从自身行为上杜绝针头、刀片等医疗器械造成的身体伤害。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利医疗器械,防止由于针头等刺穿手部等造成的血源性传染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3.4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操作技能
        医院等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宣传、培训、交流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对传染性疾病护理过程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尤其是新到岗的传染性疾病护理人员,其自身也存在担忧、恐惧等心理,而且缺乏相关的护理经验,可以针对此类护理人员开展具有指导性、实效性的入科培训学习,在具有较高技能及成熟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下逐渐强化自身的安全护理意识,进而积累护理经验、提高操作技能[3]。
3.5 规范管理、改善工作环境
        在针对传染性疾病的护理工作方面,医院等医疗机构要从管理上给与足够的重视,完善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给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要对人员配置进行合理安排,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负荷、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由于身体因素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和传播。在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方面也要给予关注,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通过开展娱乐活动等方式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这不仅能降低护理人员由于紧张工作等因素导致的疾病传染,同时也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健康等方面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化,其自身防护和保护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在此过程中,医疗护理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责任和风险。医疗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作为一种职业风险,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生活及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无处不在。而传染性疾病由于存在较强的传染性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如不能有效处置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疾病传播等事件的发生,所以在传染性疾病的护理过程中疾病的传播风险较大,护理人员需培养较强的责任感以及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要有充分的认知,提前制定和采取有效地措施,防止传染性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切实降低甚至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涛.探究传染病护理的风险及预防措施[J].健康大视野.2019,04(8)。
[2]刘娟娟.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8)。
[3]王安智.探讨常见传染病的社区预防与护理措施[J].健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