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尹爱芬
[导读] 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采用优化后急诊护理流程,
       尹爱芬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采用优化后急诊护理流程,观察优化后急诊护理流程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院前心肺复苏急救1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急救时间对照中,实验组出车时间为2.31±0.43(min),参照组为4.36±0.64(min);实验组到达时间为17.64±3.83(min),参照组为22.95±4.15(min);(t=8.042,p=0.000)结果有差异。结果有差异。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急诊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效果明显,该方法可推广。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院前;急诊护理流程
        心搏骤停病症临床上多见,而且该种病症是一种危急重症,随时会导致患者死亡。心搏骤停患者会导致身体血液循环停止,身体器官在缺氧或者是缺血情况下,很快器官细胞组织出现死亡形成器官损害,最终出现患者死亡。一般在心搏骤停病症中,主要使用心肺复苏治疗手段,而且心肺复苏最佳时间段为病症发生后4到6分钟,患者超过以上时间段,心肺复苏成功率不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了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治疗,需要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缩短急诊时间,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以此,本组研究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采用优化后急诊护理流程,观察优化后急诊护理流程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院前心肺复苏急救1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随机编入患者97例,年龄51.14±5.93岁,大专和大专以上21例,大专以下学历76例,男50例,女47例。参照组随机编入患者97例,年龄52.23±5.94岁,大专和大专以上学历22例,大专以下学历75例,男51例,女46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诊护理流程,该种护理流程中,需要根据医院的轮值顺序对患者进行出诊,医护人员到达患者病发地后,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如果患者经过急救后,判断病情严重者,对患者开通绿色急救通道。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1)优化出车时间:医院在接听到患者急救电话后,必须快速询问患者病症情况,并且使用对讲机将信息传输到急诊医护人员手中,以便急诊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信息,且开展急诊准备措施。完成急诊准备后,要求医护人员马上出车。我院在急诊出车时间中,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患者求救后,要求医护人员在3min以内完成准备出车。在出车时需要用急诊警报,方便车辆避让。我院急诊出车时间采用优化措施后,有效缩短院前急诊出车时间,为患者挽回生命争取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完成出车后,医护人员还需和急救人员取得联系,告知急救措施,要求求救人员采取简单急救。比如要求疏散人群,方便医护人员赶到后急救;对患者依扣松开,方便患者呼吸通畅等。这些简单急救,可以为医护人员达到后急救争取成功几率[1]。
        (2)到达现场后优化处理: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需要随时携带心肺复苏急救箱,以便在开展急救时可以随时使用。到达患者身旁后,是检查患者脉搏,应用听诊器观察患者心音,判断患者是否呼吸正常,以及意识是否丧失等。对这些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需要对患者使用急救措施。如果在急救现场,患者有可能出现外界因素引起身体其他器官伤害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环境,然后再开展急救治疗。需要使用心肺复苏患者,首先摆正身体,使用胸外按压方法促进患者身体功能循环[2]。
        (3)转运途中优化护理: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治疗后心肺复苏者,需要快速将患者运输到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患者在运输过程中,需加强护理监护,保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如果有异常,可以在救护车上开展急救措施。急救车在运行时需开启警铃,方便急救车辆快速行驶,以最快的时间到达医院。同时在运输时的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收集患者信息,并且将信息传输到医院,以便医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准备治疗手段  。
        1.3统计学
        本次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且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时间分析
        两组急救时间对照中,实验组出车时间为2.31±0.43(min),参照组为4.36±0.64(min);实验组到达时间为17.64±3.83(min),参照组为22.95±4.15(min);(t=8.042,p=0.000)结果有差异。
       
        2.2两组抢救效果分析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照中,实验组为81.14%,参照组为71.13%,(x2=19.731,p=0.000),结果有差异。
    
        3.讨论
        心搏骤停病症发生因素有多种,有可能是外伤导致,也有可能是本身患者病症引起,不管是何种因素引起患者心搏骤停,都需要采用心肺复苏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在心搏骤停病症中,该种病症使用心肺复苏治疗成功关键因素是对患者缩短急诊时间,一般患者在发病后4到6分钟是最佳心肺复苏时间,在该时间段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减少患者死亡率。因此,在院前急诊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使用争分夺秒的方法,减少出诊和急诊时间,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心跳。
        在我院院前急诊治疗中,主要使用院前急诊流程措施,该种方法为患者开通绿色急诊通道,方便患者治疗。同时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诊时,使用的急诊流程还有提升优化空间,减少患者急诊等待。在我院使用的急诊流程优化方法中,首先是优化急诊出车时间,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信息后,开展急诊出车准备,要求医护人员在3分钟内完成准备出车。完成出车后,在行车过程中和急救人员进行联系,指导急救人员开展简单急救,并且要求现场人员安排好接待急救车准备,以便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工作。最后是在回医院过程中,需要和医院取得联系,并且告知患者实际情况,以便医院开展治疗准备工作,缩短患者医院治疗等待时间,减少患者死亡率。
        在本组研究中,为了获得院前心肺复苏急诊患者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效果,采用两组对照分析。两组抢救成功率对照中,实验组为81.14%,参照组为71.13%,(x2=19.731,p=0.000),结果有差异。从上述分析后获得优化后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应用效果明显,该方法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毛雪梅,白金萍,黄崴.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9):129.
        [2]钟晓荣,张周鑫.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衔接急救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787-4788.
        [3]高颖,范艳萍.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13):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