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何会引发骨折?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伟
[导读]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中以骨量持续减少为主的疾病症状,
        李伟
        四川省资阳市精神病医院 骨外科 四川资阳 641300
引言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中以骨量持续减少为主的疾病症状,骨微结构的退化和骨脆性的提升属于临床中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属于公认的医学问题,属于医学难题以及社会经济的常见负担。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临床中骨质疏松症会导致多种疾病问题,其中骨折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比较多,但是大多数治疗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尤为突出。对此,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何会引发骨折具备显著宣传教育价值。
1.骨质疏松症
        随着近些年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性发展,老年人的社会占比不断提高,这也间接提高了临床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人群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同时也是诱发多种疾病的基础病症,骨折便是其中比较常见的诱发疾病。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变而导致的病变,疾病特征在于骨脆性提升、骨折风险提高,属于一种全身性的骨疾病。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属于临床中相对普遍的一种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出现骨折后才接受检查,此时诊断结果便是骨形态与结构遭受损坏,导致骨骼的内环境改变,其中软组织周边也会呈现出一定损伤,骨内压力的提升促使微循环受阻,从而形成瘀血。骨膜的应力提升会导致张力性的疼痛改变,此时椎体会发生压缩性的变形,脊椎便会失去原本的稳定性。为了更好的维持这一稳定性,肌肉张力需要代偿性的增长,再加上变形椎体对于肌肉的刺激影响,导致痉挛性的疼痛。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含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骨量减少。涉及到骨矿物质与基质的比例减少;2、骨微结构退变。因为骨组织吸收与形成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骨小梁结构遭受破坏并呈现出撕裂、变细等现象;3、骨的脆性提升以及骨力学强度下降,此时骨折风险提升。骨荷载承受力下降的同时,还会导致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风险提高,其可能会诱发腰椎压迫性骨折或者是无大外力影响下诱发桡骨远端、股骨近端以及肢骨上端骨折。
2.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目前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随着患者的年龄提升会导致一种生理性的退行性病变,这一种类型也可以划分为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前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3年内,而后者则是以65岁以上的患者,并且65岁以上女性患者发病的风险会明显高于其他患者。除了绝境后骨质疏松患者以外,其他患者均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主要是因为药物的影响或者是疾病影响而导致的骨量下降从而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第三种则是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8到14岁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带有遗传家族史的患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患者,妇女妊娠、哺乳期发生骨质疏松症时也可以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折属于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为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加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经济压力与负担的提高,对于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存在较高的约束性,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明显缩短。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主,老年以后则是以腰椎、股骨上端骨折为主,普遍骨量丢失在20%以上则会发生骨折,脊柱骨折的发病率会提升1.5到2倍左右,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约有30%患者无明显症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症状,其疾病表现主要是以腰背痛为主,在疼痛患者中占比超过80%。疼痛会随着脊髓不断扩展,在仰卧与坐位时疼痛会有所减轻,在直立过长时间后会导致疼痛加剧,并且清晨与夜间疼痛感更加明显。

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后,患者的椎体骨小梁会发生萎缩,此时数量会减少并且椎体发生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基于对脊柱前屈的纠正,此时会加倍进行收缩,肌肉便会感受疲劳从而诱发痉挛引发疼痛。对于新近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会非常急、重,部分的脊柱棘突会存在强烈的压痛与叩击痛,一般在2到3周左右会减轻,部分患者存在慢性腰痛表现。如果压迫的脊柱神经还会导致四肢呈现出放射性疼痛与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从而诱发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这一种疼痛感与心绞痛高度相似,此时也可能会诱发上腹部急腹症疼痛,如果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导致膀胱、直肠等功能遭受影响。
3.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症骨折主要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方式进行镇痛治疗,整体效果较好,但是容易反复,患者在治疗后仍然会在一定时间后并发疼痛症状,所以并发骨折后对于患者的危害非常明显。另外,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药物还涉及到双磷酸盐以及降钙素等,虽然具备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用药也不便利,所以整体用药价值较低。对此,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急需要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用药便捷的治疗方案。
        下面以唑来膦酸注射液为例,探讨其在骨质疏松症与骨折方面的干预效果。临床中对于因为骨质疏松症以及相关骨折患者,可以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每次用药5mg,加入到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次治疗前一天嘱咐患者多喝水,同时服用布洛芬缓释片,每天2次。并在用药前肌肉注射方式采用鲑鱼降钙素50IU,总共用药3次。用药周期1年。唑来膦酸属于临床中全新的一种双磷酸盐注射制剂,因为用药次数少且用药方便,所以具备较高的用药舒适性。唑来膦酸属于第三代含有氮的双磷酸盐类药物,早期的用药在于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的患者,具备比较突出的镇痛效果。在具体作用机制方面,唑来膦酸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药物可以选择性的聚集在破骨细胞的周边,其能够实现对破骨细胞活性以及破骨细胞表现过程的抑制作用,并促使其逐渐凋亡,实现骨溶解过程的逆转,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减少前列腺素所导致的疼痛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影响,可以最大程度的缓解骨疼痛;2、作用在成骨细胞方面可以实现破骨细胞对于成骨细胞的刺激性影响,从而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能力;3、唑来膦酸可以和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强力性结合,其能够有效对抗酶消化过程,在体内唑来膦酸可以实现对破骨细胞及其骨髓表面的吸附作用,并实现骨表面生物活性的抑制,降低破骨细胞的寿命并促使其逐渐凋亡,从而达到抵抗骨吸收的作用与目的。
        另外,对于临床中因为骨质疏松而诱发骨折的患者,需要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外科结合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在药物方面可以采取上述方式,同时需要按照具体骨折情况采取手术干预措施。例如,对于椎体骨折患者,可以采取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应用Pinecy椎体成形系统、Mendec骨水泥进行手术。采取俯卧位并在胸骨柄提供横枕让胸腰椎伸展,局部浸润麻醉下对椎体椎弓根体表进行投影并标记,在DSA引导下完成穿刺。穿刺位置无误后去除掉针芯并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到损伤的椎体当中,通过透视观察骨水泥的注射情况。临床中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椎体压缩骨折,其可以从多方面实现对患者的预后改善,但是在手术中需要注重骨水泥的渗漏等问题,尤其是需要借助X线监视规避骨水泥向着椎间隙、椎旁静脉丛以及椎旁软组织等方面渗透的表现,从而提高整体手术效益。整体来看,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疗效显著,对于骨折愈合改善作用突出,属于一种疗效理想、高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
4.总结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可能性非常高,尤其是女性患者骨折风险相对于男性而言要高出许多。临床中需要及时对患者的骨量进行检查判断,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症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处理,消除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同时也间接规避了骨折问题的发生。另外,在骨折发生后不仅需要做好骨折部位的修复治疗,还需要注重对骨质疏松症的及时控制,从而降低骨折复发的风险提高骨折部位的修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