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科会
米易县垭口镇卫生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6
一、前言
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作为一种多发疾病同时伴有气促、咳嗽等。目前来说小儿由于自身局限性,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除此之外纤毛运动较差,一定情况下影响了小儿肺炎的发病率。通过对患儿进行病情评估,从而给患儿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同时主要通过口鼻等对分泌物进行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一般存在患者呼吸道纤毛上皮间,同时通过受体点对上皮细胞进行吸附,能够有效抑制上皮细胞和纤毛功能的发挥。病原体及相关代谢产物,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免疫机体过度损伤,造成机体病理改变。小儿肺炎由于其发病较为紧急,因此一定程度上能造成患儿生命的威胁。
二、小儿肺炎的主要表现及概况
在现阶段来说,对于肺炎支原体来说是引起患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3-8年会爆发一次流行性肺炎支原体感染,除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之外,还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不良之后之外,其次循环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等也将受到损坏[4]。除肌肉和关节的损伤之外,对于皮肤有一定损伤。尽管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但其存在一定缺陷,不良反应多,其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因此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经常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进行治疗,但应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在调节机体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治疗。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炎性细胞由于引起的免疫损伤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产生。在当前,作为肺炎患者病情进展及转化的指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主要通过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活化,从而调节白细胞平衡,增强患者机体的细胞活力。作为当前支气管气道炎症的炎性因子当机体受到感染时,其机体内的相关指标会明显升高,在病情好转时有一定降低。
小儿肺炎在现阶段由于其起病及病情严重,呼吸困难、喘息常有发生,多发生于婴幼儿。一定程度上出现神经循环以及消化系统的障碍。轻者影响其进食消化,使患儿发育延缓,重者将会出现其他综合症,对患儿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应通过对其密切监护,在保证精心护理的同时,能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评价,确保其能够迅速痊愈。
三、怎么做好小儿肺炎的区分?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肺炎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小儿肺炎病情重同时起病急,但和感冒具有相似症状,因此很多家长容易混淆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那么如何区分肺炎和感冒呢?
第一,量体温。对于肺炎一般发热温度在38度以上,持续时间长,尽管采用降温药还仅仅会反复,持续时间较短。
第二,看症状。小儿肺炎患儿一般出现喘息明显以及剧烈咳嗽等情况,程度较重,同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情况。
第三,饮食情况。对于小儿肺炎患儿来说,由于胃口不好,一般情况下不想吃东西同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哭闹情况。
第四,听声音。受肺炎的影响,小儿肺炎患者的胸壁较薄,因此容易听到肺部水泡声音,如果在孩子熟睡的过程中出现咕噜的声音则为肺炎。
第五 ,小儿突然呼吸增快,或小婴儿咳嗽不重,但伴口吐白沫,精神差也是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小儿感冒后突然不吃,少动,不哭不闹。
因此,对于出现肺炎时应做好以上区分,孩子家长还应细心观察以上的症状并及时进行就医。
四、如何做好小儿肺炎的护理工作?
第一,对住院环境进行卫生的打扫,通过保证室内空气卫生,使室温维持在24度左右,房间的湿度应为60~70。保证患儿具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防止产生感染现象。在此期间还要做好消毒保暖工作,提高护理效果。对于患儿的体位护理设置。对于患儿来说,应调整合适的姿势,减少其氧气消耗量,在间隔1~2小时内进行翻身。进行皮肤护理,确保患儿能够多饮用温开水,防止出现水肿以及皮肤压疮现象,保证皮肤干爽。
第二,加强心理疏导,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因此在对新环境产生陌生感的同时加上治疗的疼痛感,因此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此时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相关特征以及认知情况进行心理引导,使患儿加强信任感。
第三,进行疾病宣教。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安抚、宣教的基础上,保证依从性的提升,积极配合治疗和辅助教育。从而提升患者的舒适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相关宣教,多方位、多层次进行疾病宣讲,提升患者家属知识。
第四,加强病情观测。对于患儿来说,要加强其临床指标的观察,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多种。进行健康宣教。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上,要进行老年冠心病合并肺炎相关护理知识和治疗知识的实际指导,将其做成宣传卡片,并通过床边交流和模仿问答等形式,指导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进行了解,并进行用药指导。通过对用药知识进行讲解,对药物名称、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展开指导。
第五,健康教育指导。深入了解患者内心情况,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随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向患者说明拥有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证病房卫生的干净、清洁,并借助有效措施提升病房空气的质量,天气晴朗时要每天定期开窗通风。
第六,饮食指导,在常规饮食指导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对碳水化合物进行摄取量的适当控制,多食用营养食物,并制作饮食知识卡片进行发放。通过和患者每日制定饮食计划,在营养均衡的同时,对饮食计划进行定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