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燕南 2马一鸣
1身份证号码:33060219940725**** 浙江绍兴 312000
2身份证号码:33062119940116****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近年来,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发展迅速,有效改善了城市气候环境,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场所。但目前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水平普遍偏低,规划设计理念趋同化现象突出,缺乏地方特色,未进行创新设计,缺少历史文化和人文因素方面的融入。基于此,本文以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指出要找准创新方向,关注功能需求、空间序列、民族文化、自然诗意等创新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构建更加优质的城市风景园林。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文明
引言
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化出多种形式。在风景园林设计不断向现代先进科技靠拢的同时,也融合了生态学的理念。园林设计本就是为了观赏,园林的价值体现在其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为园林提供了生态平衡的重要体系,对园林效益有着巨大贡献。加强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随着国家战略的全面普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早已深入人心,园林设计不仅关注其带来的艺术效果,更重视功能需求。
1生态文明视角下设计风景园林的意义
1.1降低建设成本,减缓资源消耗
生态文明视角下风景园林设计主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园林建设中很多能源消耗大的建筑材料转向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例如,很多建筑模板就是采用木质纤维和秸秆等加工成的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新型材料不仅减少了建筑材料对能源和生态资源的消耗,也实现了保护生态资源的目的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另外,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可利用立体绿化的方式,在建筑墙壁或坡道上种植攀援植物,达到很好的生态效果。风景园林建设中水循环系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收集和处理园林中产生的废水,建设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废水净化循环利用,既减少园林设计对水资源的浪费,也降低园林建设的成本。
1.2互惠共生
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互相竞争的2种生物间也可能包含着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互惠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良性生存关系,不同的物种都可以依靠另一方获得生存利益,从而有效推动利益双方的共同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互惠共生关系。如将茶梅、山茶花和山苍子放在一起能够有效遏制霉污病。同一个园林系统中,让各种生物之间建立互惠共生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园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充分考虑互惠共生理念,合理应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风景园林设计的策略
2.1因地制宜,依托区域地理特征
现在多数城市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时往往过多地考虑设计感,模仿和追求现代化科学感的现象突出,盲目追求新颖,多数设计人员成为设计的“搬运者”,并未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未关注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园林设计建设极易失败。对于风景园林的布局和规划来说,相关设计者应具备专业的理论指导思想,要符合行业的统一标准,但同时也要避免抄袭雷同的情况,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依托当地的区域地理特征,充分考虑植物的气候条件适应性等方面要求,以保证绿色植物的存活率,从而真正将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确保园林建设成果,突显地域特色。例如,河南省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植物设计上春夏秋冬4个季节选用了不同的开花植物和常绿乔木。
夏季采用紫薇、合欢等开花植物,辅以黄金槐等彩叶树种;冬季雪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种,辅以蜡梅等开花植物,整个游园季相分明、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打造出充满活力、贴近自然的园林景观。
2.2土壤设计
风景园林中植物材料的选择决定了风景园林的生态作用,而风景园林的土壤设计决定了园林内植物的生存,环环相扣。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对土壤的设计也十分常见且重要。考虑到生态学理念,风景园林对土壤的要求主要包括2个方面: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初期,分析选址地的土壤,并结合园林植被对土壤的要求人工改变土壤成分。如受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给予一些适当的化学成分中和土壤,或针对土壤污染物,选择种植可以降解土壤污染物的植物材料。蚯蚓和微生物是增加土壤松软程度和肥力的重要力量,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土壤的成分,实质上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同时也验证了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3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
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同样是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策划重点内容。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也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可以开展趣味性农村生活体验活动,例如果蔬采摘,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让参观者可以亲自动手进行采摘体验。不仅如此,还可以增设加工服务项目,通过帮参观者对摘取的果蔬进行加工,收获相应的服务费,当然农家饭服务也是常用的方式之一。通过以上方法,不仅满足了对乡村景观设计的生态性要求,同时还能借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参观者的乡村情怀,有利于推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2.4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
在进行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植物配置的措施,首先要根据所需要植物的色彩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可以采用单色应用、双色应用、多色应用以及邻近色应用的方式。其中单色应用比较适用于园林设计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可以构成大色块的景观,给人们一种恢弘大气、视野开阔的感觉,但是这种颜色配置的劣势是容易带给人们一种单调感;双色应用,如红色和绿色搭配等这种补色搭配可以使植物配置更加醒目突出,产生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多色应用的植物配置,会带给人们一种比较欢快、活泼和灵活的感受,一般会应用在一些传统节日,为人们营造一种欢快的节日气氛;邻近色搭配主要是应用在园林设计的区域过渡部分,会给人们一种宁静、柔和、温暖的感觉,减少了对比搭配带给人们的那种强有力的冲击感,从而呈现一种层次感和节奏感。
2.5营造风景园林景观生态群落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平衡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为了营造良好的城市气候条件,实现植物的生态平衡,建造良好的风景园林生态群落非常重要,要充分保护园林建设中土壤和水资源,在设计园林景观生态环境时,要采取观赏性和科学性兼具的效果,重点以本地区植物为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展现本地区植物景观的生态特色,并发展本地植物在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中的作用。为了确保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具备美观、结构完整的特点,可以搭配不同物种的植物,注意色彩、花期长短等合理搭配。由于不同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各具特色,所处环境的特征风貌都不同,决定了在风景园林设计前必须要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并融合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的同时,制定生态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真正实现风景园林生态群落的营造效果。
结语
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可以增添园林设计的层次感和美感,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改善城市环境,凸显城市文化魅力。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植物配置原则,合理配置植物,让城市园林设计更加合理,发挥出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为推动现代化城市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贤尚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436.
[2]梁钦容.乡村景观的特点及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