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7期   作者:朱福龙
[导读] 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211
        朱福龙
        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211
         
        摘要:目前,c水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相对主流的新兴治理技术,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而言,它具有费用低、治理效果好等优势,是一种采取培养复合微生物、栽培水生植物等措施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而恢复或强化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实现水体净化的治理技术。因此,应深入分析研究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目前,水环境处理技术种类有很多,但水体修复技术成功市场化应用的例子并不多见。水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相对主流的新兴治理技术,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而言,它具有费用低、治理效果好等优势,是一种采取培养复合微生物、栽培水生植物等措施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而恢复或强化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实现水体净化的治理技术。因此,应深入分析研究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1水利工程设计中引进生态修复技术的意义
        1.1预防自然灾害
        经调查,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使得土壤肥力下降,营养成分大量流失,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加剧人地矛盾。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策略,但是收效甚微,水土保持能力仍然持续下降。水利工程设计采用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持水土,促进植物生长,还能有效缓解人地矛盾,提升植被覆盖率,保护耕田,防止因水土流失制约经济发展,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率。地球上的资源和生命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进一步强化生态修复建设,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共同家园。
        1.2促进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水利工程的兴建就是为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控制和调配水资源,但是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属兔流失现象,水资源的含泥量较高,导致水资源数量减少。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同时进行生态修复,能够保证水库中的水资源充足,提高水资源的需水量,延长水利工程相关构筑物的使用年限,提升其经济效。
2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
        2.1植被遭受破坏
        在水利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利用相应的设备对地面表层进行挖掘,该项工作可以为水利工程的施工奠定基础。但是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时会破坏植被,从而影响路面、路基的稳定性。如果在完成挖掘工作之后,施工人员并未利用相应的方式对原始的地基进行加固,而是直接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工程建设,可能导致表层地面遭受相应的破坏。如果在雨季来临时,大量雨水直接冲刷地表,就会带走地表中的大量泥土,从而造成水土流失问题。如果水土流失问题过于严重,就会对水利工程的正常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植被遭受破坏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2.2以点或线状的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建设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容易加剧水土流失。大部分水利工程修建于偏僻地区,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构建安全的施工环境,避免破坏周边植被而加剧水土流失,降低土地蓄水能力。水利工程建设会大面积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地表长期裸露,加剧水土流失。如果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周边环境的生物链断裂,破坏动物的生存家园,降低动植物的数量。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3.1自然退化生态修复技术
        根据现阶段我国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导致现阶段我国水土流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自然生态退化问题,因此想要从根本上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首先应该从对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入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情况来对其进行治理和解决。例如:对于盐碱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可以利用一些稻草等植被被盐碱地进行高山,同时对周边地区进行围栏封育,减少植被的损失率,同时对于那些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的地区,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修建一些水利工程项目,来进一步推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3.2过渡垦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针对过渡开发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需要退耕还林。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对于25度以上的坡地,都应当退耕发展生态林草,严格控制坡度大于25度的农田的开垦,做好坡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对于15度以下的坡地,根据坡地周围的环境,在靠近人、村和路的地方进行改造,在保证农民基本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水土保持耕作。针对由于樵采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可以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对遭到破坏的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封闭,封闭时间一般可以为3年、5年或者8年,具体需要封闭的时间参考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地区等因素综合确定。除此以外,封山育林还可以辅以补种植被等措施。
        3.3对稀缺植被的生态修复技术
        随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于森林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相关部门想要从根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治理,可以考虑从退耕还林、提高绿色植被的覆盖率方面进行入手。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坚决杜绝非法开垦林业用地;其次,在相关农村地区进行保护林业资源的宣传活动,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第三,对于粮食种植用地方面,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可以考虑增加对于农家肥料的使用;第四,在农家取暖原料的使用方面,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柴火取暖的方式,可以采用节柴灶和沼气供暖的形式,进一步推进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3.4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水利工程的施工会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由于早先的水利工程对于环境修复这部分并不重视,并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针对这种水利工程项目应当立即停止施工,找出生态环境破坏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防治。比如,施工范围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种植一些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生态修复,能够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的作用。适当加强区域的生物覆盖,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大量水土流失的现象。
4水利工程设计中的生态修复措施
        4.1划分区域等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按照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对不同区域进行分级治理。人们要充分考察当地的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结合当地近些年的水土流失状况,对区域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只有充分了解当地情况,才能根据管理标准进行生态修复,因此,设计人员应对不同地域进行充分规划和分级管理。
        4.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布置
        对水土流失治理主要考虑对一、二级保护区内的耕地进行退耕种植水源涵养林及经果林、一级保护区内的坡耕地退耕成水源涵养林、二级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成经果林及栽种牧草、对已经退耕尚未发挥水土保持效益的经果林区域栽种牧草等;并对保护区范围内的疏幼林进行封禁治理;对河道的治理考虑设置谷坊来减少进入水库的含沙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设计要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综合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率,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旭.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33-234.
[2]黄桂云,张国禹,吴笛.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19.
[3]张培君,张家富,赵金波.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 科学技术创新.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