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犇
国网黎城县供电公司 山西 黎城 0476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体制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深化改革,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电力企业最大化维护利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电力计量是电力企业收取费用的基础,电力企业凭借电力计量统计的数据向用电企业或居民收取电费,电力计量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和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因此电力公司应该重视对电力计量的管理,保证计量装置与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电力计量的监督,一旦发现计量结果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分析,及时处理,确保企业与用户的利益。
关键词:电力计量;误差;原因;改善措施
电力企业是关系我国民生的重要企业之一,在电力企业的众多工作内容之中,电力计量是非常重要并且关联甚广的一项。电力计量是电费收取以及电力企业运营的保障,良好准确的电力计量结果,是维护电网收入的重要的基础信息,是保证电网正常运营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广大企业与人民利益的基础。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广大电力企业提供参考。
1 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为了满足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转型,需要在我国的电力工程发面不断加大投入,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旧有很多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缺乏,用电紧张以及用电不规范的情况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依旧存在,电力能源管控与调度的问题很长一段数据内都是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电力资源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种能力问题,现在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挂钩。现在我国也在逐渐认识到电力计量技术在电力供应中的重要性,很多的电力相关部门不断地出台各类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我国电力计量技术的改革。但是现在各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用电需求也在日益增加,需要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用电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这更是对电力计量技术的一种考验,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不断地推广标准化的电力计量方式,这样一来可以最大化的提升电力计量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大量减轻电力计量人员的工作量,确保电力系统与电力计量工作的运作流畅,减少了很多因为非标准操作和人文失误导致的电力计量失误,提升我国电力企业新形势下的经济收入。
2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2.1 没有合理安装计量装置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目前电力计量的进行主要依靠相关的电力计量基础设置自动完成,因此计量设施设备安装的正确合规对计量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部分供电企业在进行计量器等计量基础设施安装时,相关施工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根据施工规范进行,导致对于计量器的固定不符合规范,安装质量不过关,直接影响了计量装置的运行效果。安装质量低下不仅会导致电力计量结果出现偏差,甚至会导致计量装置过载损坏。
2.2 计量装置质量不过关
计量装置的基础架设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部分电力企业受限于预算等原因,采购的计量设备质量或精度无法达到自身需要,也是导致计量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之一。
2.3 计量装备使用有误
想要进行精准的电力计量,对于计量仪器的正确合理的使用也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会选择三项四线三元电度表进行电力计量,如果此中中心线的电阻偏大,会由于记忆效应导致负载电压偏移,造成计量装置电压偏移。一些情况下电流互感装置也会由于操作不规范、负荷率较低,导致计量器计数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3.4 计量设备普及化不足
在偏远地区或城市棚户区等区域,相关计量装置的普及化仍旧不足。部分区域仍然在进行无表估算或者一表乘三,而这两种测算方式都是误差较大的计量测算方式。
3 电力计量误差的改进措施
3.1 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电力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更是如此,需要在实际工作前,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来构建有针对性的科学监管措施,也需要将国家的政策放在首位。在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需要充分的适应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趋势,也需要尽可能多的服务于国家的用电户和电力资源管控,不断地提升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肩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衣物,在相关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做到科学透明,明确好奖惩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也是新形势下提升我国的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3.2 加强基础建设,保证计量装置稳定运行
要想让电力计量装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首先保证计量装置能稳定正确的运行。首先企业在基础设备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精度较高的质量合格的计量设备,并且保证计量设备被施工人员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合规、正确的安装在应有的位置,安装完成后也要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检测。同时要根据用户等级选择合适的电流互感器。由于电流互感器有磁剩时会使得进入电能表的电流波畸变,过于饱和后会影响一次侧和二次侧数据,导致角差和比差加大,所以也要注意电流互感器的饱和程度,尽量减少电流互感器上的误差,提高电力计量的精确程度。其次,电力企业也应大力推进计量设施建设,尽量保证在偏远地区或城市中不发达区域的设备覆盖率,尽量减少人工测算的占比,从而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另外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根据电力计量装置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影响外部环境的季节、温度、气象行为等因素加以考量,调整统计结果,提升电力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3 选择适合的电能表,采用正确的接线方式
(1)选择稳定性强的多功能电能表。正确选择电能表,对于减少计量装置误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计量准确性,应当根据相关规定,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强、损耗低的电能表,以保证互感器变流比在合理范围内。(2)采用正确的电能表接线方式。在不同系统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接入电能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点绝缘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应采用四线边线的接入方式连接2台电流互感器与电能表;二是非中点绝缘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应采用六线边线的接线方式将3台电流互感器与电能表连接起来。
3.4 压互感器二次回路误差控制与管理
(1)选择适宜的二次回路导线截面与导线长度。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大导线截面或者缩短导线长度两种方式来缩小二次回路电压降。因此,在确保满足导线负荷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导线截面和导线长度,可以有效减少二次回路电压降,进而减少电能计量装置误差。(2)减少二次回路阻抗。在选用电能表时,应尽量选取全电子多功能电能表,一表多用途,可以达到减少二次负荷阻抗的目的,降低二次回路电压降。(3)装设熔断器。在电能计量装置投入使用前,应提前测量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当负荷低于35kV时,可以不必装设隔离开关和熔断器;当负荷大于35kV时,则需要安装熔断器,在实际运用中,应将熔断器两端的电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4)采用电压补偿装置。在二次回路负荷比较小的情形下,可以采用安装电压补偿器的方式来调节电压降,以提高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性。电压补偿器是一种可调节输出电压大小和相位的装置,通过安装电压补偿器可以提高电压二次回路的电压和电流,用来补偿二次压降产生的差额,降低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误差。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计量准确与否,与电力企业以及每一个电力用户的利益息息相关。电力企业应当大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设备覆盖率,提高设备施工质量,改进计量方法,积极引入信息化的手段对用电进行科学计量以及计算,尽量减少电力计量的误差,这样才能优化对电力计量的管理控制,维护企业和用户的根本利益,推动电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利,王子瑞,贾本舟.电力计量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5).
[2]张二平.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9(34).
[3]曲力.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