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难点与开发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5期   作者: 张峻野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当前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难题,然后对常见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进行分析
        张峻野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宁夏 7515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当前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难题,然后对常见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低渗透油田开采效果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采;问题分析;措施研究
        1 当前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1.1 不规则性
        对比常规的油田渗透率,低渗透油田并不存在规律性的平面以及剖面的分布,即常规油田渗透分布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只要掌握了其中分布规律,就能合理开采油田,进而提升整个油田的开采效率。而低渗透油田具有不规律性,整体的渗流规律没有遵循达西定律,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即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突变因素的影响,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比如低渗透油田的储层渗流通道半径比较小,其中还错乱分布着泥质、钙质。同时部分储层局部发育微裂缝,造成储能岩性细、物性差、孔半径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比较强。没有经过坐标圆点的渗流直线段,与压力梯度轴形成相交点,该交点就是启动压力梯度,但是由于不断降低的渗透率,就会导致启动压力梯度越来越大。
        1.2 地应力的阻碍
        一般低渗透油田开采会选用压裂、酸化等储层改造对策,进一步增加油田的渗透率以及孔隙度。油田开采过程中会由于地应力大小以及方向导致储层的改造效果受到影响。那么基于此,储层渗透能力必须大于非助力方向上的渗透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调整低渗透油田开采的井网形式、井距以及控制压裂受效方向。
        1.3 弹性能量太低,没有足够的补给能量
        由于整个低渗透油田储层的弹性能量比较低,所以其低渗油田的开采效率受到影响,同时整个油田储层递减性逐渐扩大,继而需要通过大量注水方式来补充低层能量。整个注水过程消耗的时间比较长,其驱替性、传导效率低,不能快速的补充能量。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带复杂性的储层,导致注水受力不均匀,方向性不对,其注水效果不强。低渗透油田的产油能力以及吸水能力比较低,那么整体的油井注水效果就不可能高。最后其油井见水后产油指数受到油水黏度以及岩石润湿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指数值大幅度下降,尤其是油井见水指数达到60%~70%后,其产液指数达到最低值,大幅度下降的低渗透油井见水后产油指数,会造成不稳定的油井见水提液。
        2 常见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分析
        2.1 重复压裂
        目前最常用的压裂技术就是水力压裂,不过油田在水力压裂后的开采过程有很大概率出现裂缝失效。为了应对问题,技术人员往往就会用重复压裂的方法,让压裂结构变得趋于稳定,提高油田开采效果、效率,获得更高效益。重复压裂这种技术包括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疏通原有裂缝。该技术经常被用到,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能够有效延长开采有效期。合理设置压裂规模、压裂参数。并选择合适的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开采能力、开采效果。第二种延伸裂缝。该技术和第一种技术其实是比较相近的,都是优化原有裂缝,从而获得更多石油,扩大油田产能、油田产量。第三种堵老缝压新缝。该技术的使用需要用有关措施堵住原先的裂缝,随后创造新的缝隙。该阶段会用到很多封堵剂封堵原先的裂缝。之后技术人员寻找新孔眼创造新裂缝,提高最后的油田产量。
        2.2 开发压裂
        开采低渗透油田的过程中,开发压裂是很常见的技术,效果十分突出。开采油田的时候需要配合水力压力学知识,按照油藏工程自身特点作业。该技术操作空间很大,开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低渗透油田情况设计数学模型。该技术有着比较大的操作难度。如果模型的参数设计不够合理,存在设计漏洞,就会影响到最后油田的开采效果、开采能力。构建完数学模型以后,还要为模型匹配相应的结构。完成工作后升级井网水力裂缝系统,最大化开采效率。

该技术的原理就是靠着水力压力学原理,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重点就是参数设计。有了相应模型后一定要为其配备合适的模型才能够获得良好生产能力。
        2.3 缝网压裂
        该技术需要在大规模压裂后合理使用缝网系统,扩大泄流体积,获得更强的油田开采效果和能力。不过该技术在老井措施的配合使用中,无法有效控制主裂缝缝长,同时也很难有效控制裂缝的侧向发展情况。因此有必要优化主裂缝缝长防止油井最后让水给淹没。改造缝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支裂缝数量,拓展支裂缝长度。要限制主向井缝长度,增加支缝长度和数量。侧向井一定要增加主缝的长度和支缝的数量。低渗透油田使用该技术,需要先用滑溜水前置液打一个小裂缝,随后把压裂液送入小裂缝中,增加压力,让压裂液朝着基质流动,最后小裂缝就能够完成对压裂液的滤入,减少地层启动压力。之后把小粒径的支撑剂送入到低砂比段,封堵近井地带裂缝,扩大裂缝压力,获得更多小裂缝。该过程可以很好地控制压裂液的滤失问题,延长主峰长度。随后加入适量转向剂就能够获得新的支缝。
        3 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
        3.1 研究井网适应性,科学合理选择井网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有地应力大小与方向,就此可以结合不同的油藏大小以及间方向,在实际地应力下应用最佳的开发井网。比如可以应用古地磁法、地层倾角测试法等,进一步就野外剖面来明确其矿区主应力。不仅如此,微裂缝以及人工缝的方位确定也可以借助这些不同的方式。明确矿区最大主应力以及微裂缝、人工缝方位,就能预测油田的渗流能力。低渗透油田中能够构建压力驱替系统,结合均匀受效的注采井网,以此来实现低渗透油田开采。不仅如此,还可以结合平面上主应力较强的油田,并应用菱形反九点井网,以此来明确菱形的长轴,长轴的方向要与地应力的主方位一致,由此而得到相对垂直状态下的短轴所对应的主应力最小值,同时还能参考地应力大小来明确井排井距。当然,要是区域内的主应力比较小,而且还是处于非均质性较弱的区域内,可以应用正方形、三角形等井网。区分不同地层,并就不同的地层选择相对应的井网,让裂缝系统与压力系统比配,以此达成压、注、采一体化的地层井网。
        3.2 评价储层等级,分层次滚动开发
        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低渗透油田的渗流特点,并基于区域勘探摸清储量规模下进一步探测多种数据,如区块链下的油田储层平面展开规律、构造机构、沉淀微相,平面含油量、垂向上油水界面等,只有做好区块链油田的等级划分,才能进一步划分出具备较强储层渗流能力、储量丰度比较高的区域油田,优选富集区块。即便我国当前的渗透油田含油面积非常大,但是并没有足够的油层厚度,导致单位面积内的油田储量比较少。基于此,相关的探测人员就需要借助三维地震以及钻探试油资料,进一步描述其油藏,进一步勘测岩石发育区带,掌握好其中的油田渗流变化规律,就能首要投入并开发其发育、储量丰度比较高的有利区块,以此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经济利益以及开发规模。当然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前期要做好储层等级评价工作,基础的骨架井评价、针对骨架井的钻遇、试油以及试采情况,进一步优选成藏方向,达到分层次的建设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工作更容易面临各种问题,降低油田开采效率与质量,压裂改造项目完成后也会在环境因素干扰下出现应用状况不佳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需要合理运用重复压裂技术,合理选井,科学把握施工时机等,增强油田导流能力,以此实现对油田中剩余油量的高效开发。
        参考文献:
        [1]崔钰昊,贺闯.浅谈超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策略[J].石化技术,2018,025(002):24.
        [2]于长娥.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029):237.
        [3]韩頔.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与挖潜对策分析[J].石化技术,2019, 026(005):145-146.
        [4]蒋毅.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和主要对策[J].化工管理,2019,000(005):21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