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海
山东省曹县韩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摘要】: 本文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农村经济发展黄金期和转型期背景下应该高度重视农技推广模式的创新,并就创新内容进行尝试,提出发展的新模式,以期为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模式创新;内容设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基层农业技术发展推广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对农经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目标的运作要求。本文从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农技推广提出了一些常识性设计策略,以不断创新农技发展新模式,进而促进农技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 目标设计
1.1 总目标
农技推广需要正确定位发展的总体目标,要着力强化农技服务能力,立足推进基层农技推广的机制改革和基础建设,不断强化网络建设、农技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内涵发展建设的高度融合,确保达成“连片、织网、管人、培能、增效”的总体发展要求,以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架构完善、队伍足量、供给有力、运作高效的农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1.2 子目标
农技推广的三大子目标为节能增效、质量提优、示范发展。节能增效就是必须抓好资源整合,要从强化章程制度建设、甄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养示范典型、创建试验基地、提升队伍专业素养等各种渠道综合发力。要建立高效敬业的服务机构,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人员配置和责任考核等系列工作机制,多元化做好管理工作。示范发展就是需要抓好典型示范区县或者试验基地建设。需要通过项目引进来强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增效的工作局面。
2 服务对象设计
2.1 壮大农业合作社规模
农村合作社模式为广大农民朋友熟知,新时期需要科学指导农民组建新型农村合作社,依法管理规范扶持,积极创建有助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利税和注册登记等各类机制和氛围,提升农民合作化和组织化意识。同时需要予以政策扶持,推动各种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事业、专业服务组织的建设,适应农民的多样化发展需要。
2.2 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
要高度重视农村科技示范户的选择、树立,给予其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同时,要强化示范户的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其积极尝试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植其自主发展和辐射能力,形成“专家引路+农技扶持+示范户实践”的农技成果培植展示渠道,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
2.3 關注中小农户技术提升
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工作队或者帮扶小组,采取连片包干工作制度,包村包租包户,采取“零距离”“无缝链接”的形式,强化散户、困难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送技到户,不断为他们提供新政策、新产品、新技术的组合扶持,进而引导中小农户改变传统观念,更新务农技术,力争成为新型现代化农民。
3 服务内容设计
3.1 均衡资金分配
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必须要确保发展资金的均衡高效。农技推广的资金来源办法大体有以下3种。一是调整现有农技扶持结构。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规则进行,采取绿箱政策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不断活化农技资金渠道和结构,逐步使农技推广资金跟上国际平均水平;二是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三是以重大公益性技术推广项目为抓手,引进社会资金的加盟,拓宽资金来源渠道[1]。
3.2 引进信息化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农技推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要强化农技推广信息化技术的基础性建设,建构多元化的网络互动共享平台,多元发挥广播、电视、网络自媒体、报纸杂志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技术服务,通过引进微信公众号、“农技HO”“农技信箱”、农技热线、移动平台、短信服务等新形式,促进农技推广的发展水平[2]。
3.3 建立技术扶持长效机制
要重视农技推广的体制建构,全力畅通科研、推广、培训的“一体化”渠道,着力建构“产教研一条龙”管理机制,促进教研、技培、生产的融合发展,集中各种农技研发部门协同攻关,一同发力,促进科学成果向农技产品的有效转化,用科技推动农技发展,形成需求与研究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顺利打通“最后一公里”屏障[3]。
4 组织管理设计
4.1 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创新农技推广的管理,需要高度重视管理职能的发挥,不但要重视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推广,更要重视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农技服务培训、农技案件的应急处置和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的开展落实[4]。
4.2 发挥涉农企业资金、技术、管理、营销和品牌的惠农优势
要发挥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优势,引导其深入基层,创建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民培训,加强技术咨询服务,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建设。
5 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是重中之重。加强农技推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农技推广模式上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6 参考文献
[1] 薛喜梅,蔡世忠.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及创新和发展的对策:河南省六县(市)农业技术推广调查[J].农业科技管理,2001(2):27-30.
[2] 张英飞.南宫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6):17.
[3] 李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198.
[4] 衡德茂.宝应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