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 祝文龙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祝文龙 张福平 吕辉
[导读] 摘要: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  湖北省  430000
        摘要: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在具体施工之前,工程单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有效地掌握水文地质的特点,并根据勘察结果设计施工方案,以保证建筑工程后续施工及使用的安全性。但是,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与地质勘察工作实施不到位以及具体工作不规范等存在关联,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在建筑行业运行及发展中,工程单位应该认真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通过构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增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
        引言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内容,其信息的精准性和全面性对整个工程设计有直接影响,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当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如果忽视水文地质勘察,就会引发各种问题,带来沉降、腐蚀等危害,危及工程安全。因此,人们需要全面了解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1水文地质涉及的具体内容
        ①对工程建设区域地质的渗透性和富水性做出评判,评价地质富水性可防止承压水冲毁坑底坂等问题发生;评价地质渗透性可避免地基出现流砂、管涌等问题,两者综合评价有利于提升工程项目的稳定性。②准确认识工程的实际水文条件,首先应考虑到人类活动和人为因素对地下水位所造成的影响,在充分掌握工程地质变化的前提下,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其次,明确施工现场地下水自然分布情况,如沟渠、河流、水库等分布情况及规模。③获取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桩基、基坑等建筑地基基础类型,为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④将岩土特征与水文地质勘察数据相结合,明确岩土体和地下水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对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做出预判,如水文地质潜在的突发问题、地下水对地基岩石的腐蚀程度等,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治措施,如强化工程项目排水设计、丰富排水设施种类等。⑤注意地基下部存在的承压含水层,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评价承压含水层突破地基下部底板的概率,重点调查地下水水位及水压对岩土体造成的不均匀缩胀作用。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中的问题以及危害
        2.1地下水压力引起的水文地质问题
        一般来说,地下水位压力对周围岩土体造成的危害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人为因素和外力影响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多种因素均可造成影响,导压力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水压力问题,对工程建设产生危害。常见危害问题包括管涌、流砂、基坑突涌等,这些水文地质问题将会为建筑安全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建筑地质基础稳定性,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工程质量。
        2.2潜水位上升的危害
        水文地质危害中,潜水位上升主要是因为降水量过大而导致河流及湖泊中的水位上升。在实际的生活中,水文地质的潜水位上升也与工业废水的排放及水资源的泄露存在关联。若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中受到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工程项目中的土壤水含量急剧增加,土壤出现软化的现象,严重降低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同时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2.3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分析
        长期极端干旱、大量抽取地下水、矿床疏干排水等都会导致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诱发地裂、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对建筑工程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从而威胁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例如,在沿海地区,软弱土层厚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在长期开采抽取地下水后,软弱土层中的有效应力降低引起土层固结加剧,导致大面积的沉降问题。地下水位下降还会引起地下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等地质环境问题,如水位下降引起的土壤盐碱化、地下降落漏斗等问题。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策略分析
        3.1重视地下水状态的勘察工作
        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和常见危害可看出,明确地下水位水压等基本地下水赋存状态,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相关勘察人员在开展勘察工作前,应明确调查目标,充分分析建筑物类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查标准及建筑物特点,制订勘察工作计划。在开展地下水调查时,需要查明地下水化学类型、腐蚀特征,地下水位线、升降幅度及变化规律。在完成上述调查的前提下,提出具体的地基施工方案及建筑材料选择方案,并对水文地质问题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及对地基产生伤害的类型,并通过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突涌、管涌等现象发生。
        3.2加强水文地质灾害事前预警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位的频繁变化会提高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施工开展期间,相关人员也要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的监控,工作人员还要开展地质灾害事故风险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灾害的第一时间能够高效率的开展救援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经济的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对于软化性测试而言,其是勘测人员通过相关设备对岩石的软化系数进行检测,这样就能判断出岩石的耐风指标是否符合具体标准,如果岩土结构当中存在易软化的岩层,那么在受到地下水长期冲刷时,岩层内部会产生软弱性能较强的夹层。
        3.3引入先进的地质勘察设备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为了提高水文地质情况分析的有效性,地址勘察单位应该引入先进的设备,有效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第一,对于工程地质勘察人员,需要及时改变以往的工作观念,通过全新勘察技术的学习以及勘察理念的分析,将这些思想运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稳步进行。第二,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于技术落后的设备需要及时淘汰,并根据工程建筑项目的基本需求,引入先进的勘察设备及勘察技术,全面提高水文地质数据检测的质量,并根据各项参数的特点及时发现水文地质会引发的潜在隐患,积极构建有效性及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降低水文地质危害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化及质量化。
        3.4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制度,同时提高工程地质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效率及准确性,规避水文地质问题带来的风险。勘察企业应定期做好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新规范、新知识、新技术等的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不同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提高勘察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问题将会对整体建筑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充分认识到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地位,认真勘察水文地质状况,并深入分析其可能给工程施工和检核造成的不同影响。同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明确状况,并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文兵.关于水工环地质勘察中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3494.
        [2]赵陶然,刘冬,刘金鹏.对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4072.
        [3]段涪仁.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19(10):169,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