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和强化措施 卢建忠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卢建忠
[导读] 摘要:在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变电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阶段,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变电站运行效率。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在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变电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阶段,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变电站运行效率。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合理选择电力施工技术。该文将会对变电站的设计和施工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重点分析了变电站施工阶段所选择的电力施工技术,这样既可以确保电力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强化措施
        1 引言
        随着生活与社会多元化,电力系统不仅为施工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还直接影响电力运行稳定性,有效解决技术安全问题与施工安全问题。作为电力行业运营的重要目标,安全技术管理至关重要。从近些年来看,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电网建设的规模,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力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就需要电力行业从业工作人员提升安全管理技术与技术水平,为电力工程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电力施工的特点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根据输电线路施工、配电线路施工和变电站施工等不同类型的工程,需要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进行施工。如对于变电站施工,可以先进行土建方面的施工,然后再进行一次设备的安装,之后就可以通过在电缆沟中敷设电缆,将信号接入电力二次系统中。在电力二次系统施工中,各个屏柜需要根据变电站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保证各个施工流程有序进行。二次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应对二次系统的施工质量加强管理。二次系统主要包括保护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贴好设备的各类标签信息。同时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强化电力施工管理能够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 电力工程技术问题
        3.1 工程技术上的问题
        电力闪络放电和设备电压、承载力等具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暴露出非常多设备设施环境问题,工程技术安全运行时,随着时间的逐渐增加,致使线路、设备等产生污垢沉淀,再加上设备中污垢沉淀影响,提升设备的绝缘性能,一旦遭遇雷电天气,那么直接影响用户用电,甚至可能催生电力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过电压对供电性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如强化电压设备的承载力,增强电气电压间作用,致使电力设备产生能力不够、运行不完善的问题。此外,电容电流在达到临界点后,可能产生四倍相电压,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电力设备性能。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一旦产生设备损害问题,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设备抢修难度,经济损失更大。
        3.2 环境或人为因素
        风雨雷电等环境因素是施工时无法避免的问题,刮风和下雨轻则使电路短路,导致供电不足或断电,重则雨水导电引发施工安全问题,打雷闪电则更加危险,可能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消除或降低人力不可控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让许多施工企业苦恼的问题。除此之外,施工结束将电力工程投入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有些用户不能遵守安全用电守则,因个人原因导致电线短路,影响整个区域供电,甚至影响电力系统使用寿命。
        4 对策措施
        4.1 完善前期计划,提前做好准备
        在初步规划时,相关负责人要因地制宜,尽其所能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的前提下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整体质量,对于不同的环境制定不同的计划,不能千篇一律。

例如,在山西省及周边地区,高山数量分布广且气温偏高,气候干燥,同时人员密度小,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下,要关注天气情况和高山分布情况,尽量让施工作业在平原地区完成,为了安全起见,还要注意干燥的气候易引起静电,电力工程应尽量避免静电产生。如果施工区域在上海市及其周边,在这样气候湿润且人员密度大的省市,施工人员要针对天气做好防潮防雨工作,避免影响施工进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对于人员密度大的地区,施工前要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有无关人员在现场,防止影响施工或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提前告知周边区域施工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
        4.2 注重配电网结构的完善性
        从目前来看,中国电力工程电网建设过程中重视配电网结构优化,确保一级配变容载比科学性,一般来说,借助降低电压方式有效关注相关情况,避免电能浪费,特别是电力设备运行中,若是产生不通畅、受阻碍等,那么可能造成电力传输浪费,那么就需要选择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方式控制,结合目前架空线路问题,及时调整电缆,为电力供应稳定性、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做好电力线路规划工作,为安全控制管理效果提供保证。工程建设和施工技术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电力工程具有特殊性,一旦出现电力设备质量问题,那么会造成国家、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那么就需要重视电力工程施工管控,严格管控各项技术,严把质量关,为工程技术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4.3 接地装置施工技术
        在进行接地装置施工过程中,接地极和接地干线埋深需要符合设计标准。通常情况下,接地网络干线的接地体间距要大于5m,建筑物与接地体的间距要大于13m,避雷针与接地体的间距要大于3m。同时,接地引线、接地干线、接地极间一般会选择焊接连接,而在焊接开始之前需要对焊接面的铁锈和污物进行清除。焊接完毕后还需要对焊渣进行清除,而且将沥青漆涂抹在焊接处。接地引线和接地干线间的搭接长度要大于100mm,且焊接面要超过三面,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的连接一般选择管箍,且要求管箍与扁钢的连接位置采用45°角焊,并保证焊接高度与扁钢厚度相同。
        4.4 电力施工立体作业防护技术
        在电力施工中,可以采取安装方便的电力施工立体作业防护装置,包括抱箍和防护网,抱箍包括左半抱箍、右半抱箍和连接螺栓。左半抱箍为半圆形的一体件,左半抱箍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块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设有连接用的螺栓孔。右半抱箍包括第一弧形部、突出连接部和第二弧形部;第一弧形部的一端以及第二弧形部的一端分别与突出连接部的两侧一体连接;第一弧形部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弧形部的另一端分别各设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设有连接用的螺栓孔;第一弧形部、突出连接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构成插槽;连接螺栓与左半抱箍的连接耳板上的螺栓孔以及右半抱箍的连接耳板上的螺栓孔相配合,将左半抱箍和右半抱箍固定连接,防护网包括框架、铁丝网和卡钩;框架为方形框架结构件;铁丝网固定设置在框架内;卡钩的形状与抱箍的右半抱箍的插槽相配合;卡钩与框架固定连接;使用时,卡钩与右半抱箍的插槽卡合挂接。
        5 结束语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规模一般较大,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力施工的流程和质量管理方法,并介绍了相关的电力施工新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德鹏.关于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其施工安全研究[J].数码世界,2019(07):274.
        [2]纪磊.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施工安全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9(19):70-71.
        [3]夏冰,郝宗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12):195-197.
        [4]肖丽春.优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192-193.
        [5]陈城.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其施工安全探究[J].居舍,2019(17):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