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管控探析 张健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张健1 王睿涵2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进展,其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1亚泰集团沈阳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2亚泰集团现代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进展,其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论文对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措施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和繁荣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建筑行业需要浪费大量建筑基材及燃油等资源,较难形成循环利用。而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借助工厂进行集中生产的建筑方式,通过设计科学结构,减少钢模等材料的消耗。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来说,工厂集约化施工作业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对水、电等资源的浪费。
        1装配式建筑施工基本情况
        在现有的装配式施工中,能够利用不同种类的装配方式,给决策者提供工作的决策选择。同时,装配式建筑利用合理的调配方式,能够很好的节约建筑资源,在建筑配置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建筑的总承包模式和建筑企业之间的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起到了降低管理风险的效果。利用装配式建筑能够将零散的建筑工序作为一个管理体系进行操作。在管理建筑的使用寿命的同时,附加上更多的建筑的经济值,在建筑管理中,将人、机、物、料等调配在体系当中进行控制,也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在建筑施工中,现场的施工管理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质量管理,尤其是混凝土、砂石和钢筋的使用会出现大量的消耗,对于施工的成本控制有直接的影响,装配式施工在厂房中对构件进行预制,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材料进行控制,装配式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能对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同时安全方面也能有很好的保障,只要对现场装配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就能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
        2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2.1安装技术
        (1)混凝土构件安装需要利用吊塔完成;(2)预制墙板下部的钢筋和上部套筒之间可以为预制构件的安装提供初始定位;(3)进行预制构件底部连接件的安装,并通过控制线进行调整,以满足安装精度的要求;(4)临时支撑的安装,在这个过程中,安装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安装完临时支撑后,需要对连接件和斜撑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及时调整,进而保证混凝土构件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
        2.2构件运输与放置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展开预制构件的运输和放置,并且在预制构件运输的时候,需要制定严格的运输线路方案,根据预制件的特点进行存放。在构件运输与放置的时候,需要做好支垫、运输固定和成品保护等方面,这主要是避免预制构件的质量受到影响。
        2.3NPC技术
        NPC技术即新型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NPC技术主要是应用工厂机械化生产和现场装配的形式完成建筑的整体施工,施工人员通过使用NPC技术可以对混凝体墙梁和墙板进行有效连接,在完成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后,一般情况下都会再留出一部分钢筋,方便后期的搭接操作。
        2.4预制墙板吊装施工技术
        1)预制墙板吊装施工的时候,需要将外墙基础面进行清洁处理,以保证预制构件在安装时接触面不会受到杂质的影响。同时,若是环境温度相对较高且处于干燥的状态,则应适当进行喷水处理,保证基础面的湿润程度。在喷水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切忌不能产生积水的现象,避免造成不良的影响。2)根据施工方案,明确轴线关系,并且放出外墙的定位线和安装控制线,确保预制构件安装施工的质量。

在预制墙板吊装施工的时候,应当在墙身上端安装插钢筋板定位装置,对钢筋安装的位置进行检测,以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施工问题。在预制墙板吊装施工的时候,应当对构件拼缝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用墨斗标注放垫片的位置,再利用垫片进行找平处理。
        3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管控措施
        3.1施工现场的吊装质量控制
        1)首先墙体安装前要对基层进行清理,安装完毕后要再次吹扫清理(安装时会产生碎屑),在墙体外部封仓施工前要用水进行冲洗,有效避免堵孔以及影响密实度不足现象的发生。墙体的外部封仓进行“内衬”处理,避免封堵材料或者砂浆压缩截面。内衬的材料为角钢,上下用海绵条进行密封,外部采用有效的支撑,为角钢提供可靠的支撑,做到可以重复利用。2)其中叠合板和墙板的搭接节点,由于浇筑材料及浇筑时间的不同,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定宽度的缝隙。而且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有时甚至经常出现“跑浆”现象,不仅给后续节点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且也影响视觉效果。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地解决方法。首先,根据图纸制作相应长度的角钢,两侧安装海绵胶条,其次在固定安装模板时,对做好的角钢进行有效固定,最后再浇筑混凝土。此种办法不仅较好地避免了“跑浆”现象的发生,而且达到了浇筑后齐棱齐角的效果。
        3.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平台
        1)检测系统是平台的中枢部分,检测的前提是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实践经验列出质量问题核查清单,进而确定需要采集上传的信息,将现场采集的信息与BIM模型的要求进行匹配,根据允许误差进行问题检测,检测通过即可进入下一个工序。(2)信息采集系统是平台运行的起点,基于上一节质量问题分析,列出构件尺寸、构件强度、钢筋直径间距、灌浆饱满度、坐浆层厚度、安装尺寸偏差六大检测方面,借助激光扫描仪、物联网、电子回弹仪、电子靠尺等技术或设备完成数据采集。(3)管理统计系统是平台协同管理的核心。平台的检测系统可自动生成管理统计系统,该系统包括六个子模块,即生产问题统计、运输问题统计、施工问题统计、工作效率统计、施工进度统计、员工培训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互动。平台可以分析出生产、运输、施工问题的发生时间、频数、批次,确定质量管理监控重点,还可将质量问题与相关操作工人信息联系起来,定量评估特定工人的工作水平及效率,发现工作漏洞并有针对性的监督,便于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3.3灌浆料的施工质量控制
        1)首先,灌浆料的使用要严格检查有效日期和产品包装质量,一旦破损严禁使用。在配合比方面必须严格按照1∶0.12搅拌浆体,现场施工时的质量应严格控制(用标准电子秤称量)。机械方面使用强制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少于7min,且灌注前必须保证浆体内无大量气泡,灌浆料必须搅拌均匀,不得有干粉颗粒等未搅拌均匀现象发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设置专人监督配制,进行流动度检测,并按规定留置试块。2)在正式灌浆前,应逐个检查各接头的灌浆孔和出浆孔内有无影响浆料流动的杂物,确保浆液流动通畅。需要注意的问题:同一仓灌浆必须连续,下面的孔注浆,浆液从上面排浆孔流出,严禁从排浆孔注入。套筒排浆孔成柱状流出排浆孔后,立即用橡皮塞封堵,如一次对多个接头灌浆时,应依次封堵已排出浆料的排浆孔,直至封堵完所有排浆孔。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是新时期的一种高效率的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质量管控,以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68.
        [2]姜绍杰,张宗军,王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住宅产业,2015(08):67-71.
        [3]陈峰.装配式构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与实践[J].混凝土世界,2017(02):80-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