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郭必文
[导读] 摘要: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在不断地更替变化。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市  650051
        摘要: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在不断地更替变化。相较于传统的土、石材料,混凝土由于其优异的工程适用性,在水利工程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混凝土自身也存在诸多缺点,在设计或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导致混凝土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渗漏、剥蚀和碳化等病害或缺陷,影响水工结构的耐久性。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质量;精细化管理
        引言
        水工混凝土成型后的要求为:整体色泽一致;表面光泽平整;模板拼缝线形一致有规则。为了保证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以上特点,施工过程中就要从混凝土原材料、周转材料、施工质量、浇筑方法及养护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对局部瑕疵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质量通病的防范。
        1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性
        在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水工建筑方面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水工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当中,由于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引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目前来讲,整体的水工建筑施工技术和方法还比较落后,从而影响到整体的经济发展和水工建筑技术的进步,在水工建筑质量控制当中,混凝土材料对水工建筑的整体影响非常大,做好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对于水工建筑整体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能够保障以后的使用安全,在保证进度的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水工建筑施工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由于混凝土使用非常广泛,所以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面一定要不断加强,不仅在施工技术方面要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提高,同时在材料的控制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
        2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措施
        2.1科学配置混凝土
        通过实验室对配合比进行确定,各级骨料都不会含有超粒径颗粒,并且处于保护状态。但是,具体施工过程中,受各项因素影响,骨料中经常会含有超粒颗粒,并且会存在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当依据实测结果,将实验配比合理的转换为施工配比,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实验室中确定的混凝土配比,和易性与实际施工情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或者,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方法、环境、运输距离等各项因素发生了改变,此时,也要改变混凝土的塌落度。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施工要求相符,应适当调整混凝土中的含水量。通常来说,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塌落度都在3~5cm,当混凝土的配筋率超过1%时,其坍落度应当控制在7~9cm。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混凝土的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混凝土强度,确保各个部位应用的混凝土的性能都能够满足应用标准,应当将不同的外加剂适当的加入到混凝土中,通过合理的配置,使混凝土的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应用,这在混凝土施工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混凝土配置,混凝土早期强度得到了显著增强,加快模板周转和施工速度,从而使水工建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2.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a.裂缝连通性。在水工混凝土裂缝、伸缩缝处理中,为了防止裂缝、伸缩缝发生渗漏,需要钻灌浆孔后进行化学灌浆,才能完成缝内封堵工作。因此,保证灌浆孔与所处理的裂缝、伸缩缝的连通性是完成化学灌浆的前提条件。试验内容为检测裂缝深度,验证裂缝的贯通性。比如选取水库闸坝的闸墩一侧裂缝处灌注压力水,持续观测闸墩另一侧同高程处渗水情况。如果另一侧裂缝同高程处以下有明显的渗水痕迹,即可再加大灌注量10min,直到明显有持续水流即可停止该裂缝处灌注试验,从而确定裂缝与钻孔之间的连通情况,为后续的实际灌浆施工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数据。
        b.检查孔布置。

贯穿性裂缝、深层裂缝及对结构整体性影响较大的裂缝,应在施工的同时布置检查孔,且每条缝至少布置1个检查孔;每100m长裂缝布置检查孔数不少于3个,当处理长度小于100m时,也应当布置3个检查孔。
        c.灌浆孔压水试验。在裂缝处灌注压力水,采用灌注压力水试验进行检测,持续观测水压力变化情况和进水量情况。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孔径14mm,钻孔深度30~60cm,钻孔角度40°~45°,钻孔与裂缝间距30~50cm,注水压力0.3MPa(注浆机压力表),稳压时间不少于30min。试验检测工序为布孔和钻孔→清理混凝土表面和清孔→埋设注浆嘴(塞)→注水及观察水压力变化和进水量情况→拆嘴→封口→验收。压水检查合格后即可提交完工报告(含灌浆效果检查统计表);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区段进行补灌,直至再次检查合格。
        d.灌浆密实度。为了检测内部灌浆及封堵效果,可以对处理后的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钻孔取芯,以便更为直观地观察浆液分布情况,检测内容包括深度、范围、饱和度等。
        2.3表面色差防范
        水工混凝土表面色差最典型现象表现在:表面局部发青或暗灰色、分层浇筑处色差明显。表面局部发青或暗灰色产生原因为:混凝土原材料搅拌、原材料批次不同产;模板脱模剂着色形成的色斑。防范措施:检查入仓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同一部位混凝土采用同一批次原材料,特别是胶凝材料;优先采用无色脱模剂均匀涂刷。分层浇筑处色差明显产生原因:分层时间较长;水灰比大造成振捣后分层表面泌水多,且有泡沫。防范措施:合理控制分层浇筑时间;合理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并提高混凝土胶凝材料、外加剂质量,如若表面有泡沫应采用海绵清除。
        2.4预先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保证是由设计、监理、施工人员三方人员共同努力决定的。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情况来说,不仅要对混凝土外观是否存在麻面等缺陷进行观察,同时,还要确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是否能够达到工程的应用标准,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存在问题,监理人员应当要求将已经完成的结构拆毁,重新建造。对于混凝土强度的确定,通常都是在浇筑后28d后进行。在该时间段内,还有可能会出现劣质混凝土,这样拆毁的工程量将会变大,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每一工程质量负责人,都要加强对质量缺陷的预防,尽早发现质量存在问题的工程,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最大程度控制质量存在问题的工程。承包质检人员与监理人员两者应当按时对配置的混凝土的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详细检查,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配合比的设计是否合理,浇筑、运输、养护等各项内容是否都与采用的工艺相符;同时,还要做好混凝土塌落度试验检验,塌落度是判断混凝土质量指标最简单的方式,塌落度不合理将会导致振捣不实,从而会引起孔洞、蜂窝等各项不良现象。在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查时,如果7d龄期混凝土表明28d的强度无法满足工程的要求,要查明导致强度过低的原因,停止相应部位混凝土施工,到28d时进行检测,再对工程的具体施工进行确定。
        结语
        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水工结构整体形象,施工过程中必须把它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只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混凝土施工控制质量及观感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正朝.关于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思考[J].黑龙江水利,2016,2(02):52~54.
        [2]叶柏阳,郁林.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210.
        [3]屠晶.如何控制好水工建筑以及工民建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J].江西建材,2013(01):68~69.
        [4]孙存银.李培俊.水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河南水利及南水北调,2016(8):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