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   作者:刘梅
[导读] 依据汉字字理开展识字教学,对提高识字教学成效,让学生快速有效认识汉字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运用字理开展识字教学的作用,从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汉字字理,依据字理运用多种策略开展识字教学,才能促进识字教学成效的提升。
刘梅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
 摘  要:依据汉字字理开展识字教学,对提高识字教学成效,让学生快速有效认识汉字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运用字理开展识字教学的作用,从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汉字字理,依据字理运用多种策略开展识字教学,才能促进识字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基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枯燥单调,难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使得识字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把识字教学与汉字相融合,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规律或其中包含的故事等内容,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识字教学成效。
        一、运用字理开展识字教学的意义
        运用汉字字理开展识字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识字学习规律与心理特点,对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成效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增强学生识字学习动力。在字理识字教学中,通过运用图形演示、讲故事、联想等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能增强学生识字兴趣与动力,能让学生快速认识、记忆汉字。
        二是能提高学生识字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了解汉字字理,使学生掌握汉字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从字形、字义、字音方面去认识汉字,有助于减少错别字,能促进学生汉字思维的初步形成,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学习能力。
        三是能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历史过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在识字教学中加入字理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能增强学生对祖国汉字及其文化的热爱。
        二、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汉字字理
        要运用字理开展识字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汉字中包含的字理,为此可运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汉字字理,才能为运用字理识字学习奠定基础。
        一是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字理。许多汉字的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其中包含的字理。如两人前后成排走路,就是“从”字所包含的字理;观察大山的形状,就能了解“山”字的字理。
        二是让学生从故事中了解字理。许多汉字中包含着故事,通过为学生讲解汉字中的故事,就能让学生了解其字理。如,讲解“闹”字的字理时,可通过“门庭若市”的典故,让学生了解门前如市场一样热闹,有助于了解“闹”字中的“门”与“市”的含义。
        三是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字理。在教材课文中,通过儿歌等形式介绍许多象形字的来历,可在教学中加入字理的内容,既能增强学生识字兴趣,又能增强识字效果。
        三、依据字理开展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溯源演变”进行识字教学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汉字,在识字教学时可通过“溯源”与“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果。进行溯源就是从汉字的产生的源头来为学生讲解其字理,在此过程中可运用画图、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展示汉字的“源头”,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讲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就能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汉字的含义与包含的文化。

例如,在学习“木”字时,可先图画为学生展示“木”的形状,然后展示古文字 的形状,再展示“木”字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木”字的源头和演变过程,又能让学生了解其包含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汉字;再如,在学习“牛”与“羊”两个字时,两字的产生是基于两种动物的“头角”特征而产生,掌握其来源,就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两字的含义。
        (二)通过“分解组合”进行识字教学
        许多汉字是由不同的偏旁部首或几个独体字组合而成的,由于这样的字结构比较复杂,给学生的识字学习带来困难。如果在识字教学中对于这一类合体字,先把该字分解成不同的偏旁部首或独体字,就能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在此基础进行重新组合,就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结构复杂的合体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成效。例如,在学习 “采”字时,由于该字是会意字,可先把“采”字成“爫”和“木”两部分,然后为学生讲解“爫”这个字首是表示人的“手”,它表示人用手在树上摘果实,了解了“采”字的字理,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与有效掌握“采”字;再如,学习“寇”字时,可把该字分成“宀”、“元”、“攴”三个偏旁部首。然后再为学生讲解“寇”字的含义:一人手持器械(攴),进入他人家中(宀),击打主人头部(元)。通过讲解字理与分解组合形式,就能提高识字效果。
        (三)通过“触类旁通”进行识字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可在学生了解字理的基础上运用“触类旁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识字学习。可通过声符来推测汉字的读音,以达到扩大识字的效果。例如,利用“佥”作声符(ian为韵母),来推测“捡”、“俭”、“剑”、“脸”等字的读音,就能达到达到触类旁通自主识字的效果;还可通过以形符为基础来推测字义的方式,扩大自主识字。即掌握了某一个形旁的含义,来推测该字旁的变形所组成的字的含义。如,掌握了“足”字的含义后,可为学生介绍该字符各种变形的含义,就能让学生掌握“走、步、夂、舛、癶”等字形的含义,这样学生就能推测出“超、涉、各、舞、登” 等字的含义。在该方法的运用中,要注重为学生总结“同形异义”与“同义异形”各自之间的区别,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自主识字能力。
        (四)通过“比较理解”进行识字教学
        形近字、同音字是学生在识字中最容易出现读音或书写错误的字,要让学生有效突破对这些易错字的学习困难,可依据汉字字理,通过采用“比较”与“理解”的方式,就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易错字。例如,许多学生对于形近字“瓜”与“爪”的认识就极易出现混淆,可通过对“瓜”与“爪”的字理进行比较,就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两个形近字包含的不同含义,就能让学生对这两个字进行有效的区分;再如,在学习形近同音字时,更是让许多小学生难以掌握,如“蓬”与“篷”两个字,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在学习这两个字时,可首先对两个字的字形特点与区别进行比较,就能发现两个字的区别在于“艹”与“竹”,再此基础上为学生讲解两字的字理,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两个易错字,从而突破识字学习难点。
        总之,把汉字字理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相融合,是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识字教学方法,依据汉字字理运用多种方法策略开展识字教学,就能取得良好识字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梁娟.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8(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