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素美 来宾市第六中学 546100
【摘要】历史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最终建立家国情怀,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理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其今后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探讨,提出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融入家国情怀理念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2-055-01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而对于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而言,每一门学科都有它本身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而"国家情怀"正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图文结合,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不开史料的使用,老师在进行史料选择和安排时需要注意图文结合,通过让学生观察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内容较多,涉及到台湾、西藏、新疆等地的领土主权问题,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将课本内容与历史地图相结合,比如让学生看《郑成功收复台湾图》、《清朝巩固西北边疆图》、《清朝疆域图》通过历史地图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感受,并牢记这些地方自古以来一直属于中国,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家国情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会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现阶段的历史教材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虽然有一定直观性,但往往缺少动态性,学生生活的环境和课本中所描述的历史环境相隔太远,单凭文字和图片有时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老师虽然有意识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但在某些学生看来这更像是一句口号。针对这种问题,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带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形成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比如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就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我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变迁,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让课堂教学做到知识性、情感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家国情怀
"探究式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逐渐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这一点在历史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对历史知识和现成结论的记忆,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学历是就是背书",而背书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在这种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的指导下,老师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即使在某些课时中有所涉及,学生的学习重点也仍然是对教材内容的背诵,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如果老师直接讲述我国近代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原因,因为年代久远,学生可能不会有深刻的感受。老师可以在正式开始新课之前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近代史内容,预测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否会顺利发展,并说明原因。让同学们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收集资料,得出结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学生在搜集资料、合作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会对我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多么曲折、不易。
四、深挖教材,培养家国情怀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不仅需要在教授中国史的内容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还要在教授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上下册都主要是世界史的内容,老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之间的联系,把之前的中国史与世界史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中国放在世界的版图中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中国在世界上历史地位的变化和世界变局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我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就重视"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今天的青少年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可见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不仅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促进当代中国发展腾飞的必然要求。而家国情怀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工作,这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始终将家国情怀教育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以落实。比如九年级上册第11课是《古代日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古代中国和日本相比较,介绍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的情况,在练习抗日战争的内容,由此梳理日本对中国态度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再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时可以联系八年级上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让学生知道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金芳.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析[J].考试周刊,2020,(13):123-124.
[2] 彭孟凡,苟应滢.基于情感体验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途径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2019,396(2):59-61.
[3]蔡振莺.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 ——以"伟大的开端"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