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小学科学课快乐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   作者:黄定军
[导读] 小学的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体验到科学课中解决问题的乐趣。

黄定军    犍为县榨鼓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的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体验到科学课中解决问题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 快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2-052-01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学校中度过,而课堂又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科学课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科学课堂学习,他们才能真正地从科学课中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如何在科学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快乐。我就以这些年来在教学中体验和感悟表述如下:
         一、言传身教中感受快乐
         教师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即使教师的心情再糟糕,也不要把不良情绪带给学生,而要让快乐充裕课堂。课堂上语言要精炼简洁,妙语连珠,吸人眼球,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科学课在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样上课才能水到渠成,应对突发事件。我就是要给学生这样的印象:“科学老师怎么懂的那么多?!”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上你的课。
         二、兴趣是快乐的源泉
         科学这门学科实践性极强,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认真观察,动手实践。常言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认为学习科学并不是件难事,首先就是让学生要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习科学。所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科学课堂,让他们在科学课上领略科学的魅力,感受学科学的快乐。
         激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实验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六年下《探索宇宙》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一些我国探索太空的一些视频,让学生欣赏。如“神舟五号”、“神舟七号”升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欣喜的同时萌发对飞往太空的向往,以此来激励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在情境中营造快乐
         在科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易懂,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老师为他们营造的快乐氛围愉悦地融入到学习中。
         (一)游戏易于形成快乐氛围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从创设游戏情境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投入到快乐的科学课堂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四年上《身体的结构》中的“体验活动中你摸到的是什么”时,我把课前准备好的各种物品放进黑袋中,让学生比赛看谁摸的又准又快,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大脑的“司令部”作用。
         (二)问题能创造快乐生活
         问题能促使学生质疑探究,激发兴趣,为快乐生活奠基。在科学课上,精心设计问题,创设一个情境,唤起学生的记忆,筛选出自己生活中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


巧设问境,优化学习。这样以快乐进入到学习中,学起来更如鱼得水,更有成就感。例如教学五年上《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时,在上课前,我跟学生说假设发生地震了,你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应该怎样逃生。学生选择的逃生方法不全对,但有了这样一种前车之鉴,学生会对形成地震的原因及正确的逃生方法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中就更加专心了。
         四、在实验中体验到快乐
         科学课以观察与实验为主,学生在科学课堂上通过观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来学习科学知识。所以在课堂上,要使实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精心准备,教师示范。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在课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而且教师的示范要到位。
         (二)明确制度,养成习惯。在实验室上课要让学生熟悉和遵守实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读懂内容,明确步骤。对于实验要让学生清楚读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重要性。
         (四)分析记录,作好小结。在实验中只有认真观察与分析,才能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从实验中获得成功的快感。
         五、从探究中体验成功之趣
         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答案,在寻求最佳答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到学科学乐趣。
         (一)师生、生生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由于科学这门学科涉及面广,有些知识就单纯的学生与学生合作,也不可能得到圆满地解决,这时就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想让学生得到最终的收获,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快乐,既要有师生间的合作,也要有生生间的合作。
         (二)课中、课后合作
         学生能在课堂的探究中获得了答案,解决了问题,自然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之情。但有些问题的研究必须要在在科学课堂后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合作,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需要课中合作与课后合作相结合。
         六、在大自然中更易于学习科学知识
         学校的“小自然环境”这一特殊的教学资源,来进行我的科学教学。比如教学三年上《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时,我就以学校的“小自然环境”为课堂,让学生在“小自然环境”里看到一个真实的大自然的缩版,在这样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实实在在的植物,学习起来如鱼得水。由于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我就利用“小自然环境”,让学生对此地的植物作长期的观察。如此一来,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在一个特殊的课堂中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获得了生活经验,这样的学习学生自然轻松、快乐。
         因而在课堂上,学生只有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才能快乐起来,才能对学习产生动力,学习水平才会提高。师生间心灵上产生的共鸣,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科学的快乐。让我们为快乐教学而为之奋斗吧!
参考文献
1刘华. 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初探.教育学,201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