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探索 王迎国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王迎国
[导读] 信息技术手段目前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可以通过直观展播视频影像,尽可能的模拟、恢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原貌,让学生观看到形象生动的历史视频资料。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顺应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王迎国   湖北省汉川市庙头镇平章小学  431612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目前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可以通过直观展播视频影像,尽可能的模拟、恢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原貌,让学生观看到形象生动的历史视频资料。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顺应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历史;趣味性;情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05-01

        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把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然后从融合信息技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融合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融合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等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展开探索。
        一、把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随着历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变革,并明确提出要融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最终促进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效果、效率的提高,创新和改进历史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把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必然。
        (二)顺应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历史知识,让初中学生通过视频画面、声音解说等途径,深刻理解历史知识,能迅速激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点。顺应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这种学习知识的规律。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
        (一)融合信息技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关于历史学科,虽然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少部分内容,但是到了初中阶段才专门开设这门课程,学生也才初步系统的开始学习历史知识。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十分重要。鉴于本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阶段原有课程的区别,应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上入手,积极引入新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就现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基本上都接触过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等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物。因此,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手段的方法,改进教学过程,唤醒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望。
        比如,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不如让学生观赏历史故事影视片段更有趣味。以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为例,如果单纯的给学生讲解汉武帝是如何巩固统治、北击匈奴、南平吴越等知识点,学生们难免会感觉枯燥无味。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引入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故事片段,如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卫青收复河套地区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直观展示有关历史故事,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迅速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有关历史知识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融合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内容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其主线是历史事件的发展,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布置的。并且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往往都处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与当时特定情境有很多关联。指导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历史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把历史有关知识、事件、人物等融入特定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把学生带回历史现场,与历史面对面对话,进而更准确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信息技术手段融合了多种教学资源,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把历史情境在历史课堂上再现,声情并茂的给学生展示历史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历史知识学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实现初中历史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鸦片战争”一课教学中,学生们对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了解有限,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发生、发展以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有关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是《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等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像、记录片、文字,也可以是语音解说等。让学生观看、聆听,引导学生了解林则徐禁烟的原因,英国走私鸦片以及由此引发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责任感。
        四、融合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是微机、网络为基础的,与广阔的互联网链接,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内容包罗万象是其显著特点。把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延伸历史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视野。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络资源引入课堂,给学生深刻剖析历史知识点。以“三国鼎立”教学为例,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三国时期几次重要的关键性战役资料介绍,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从课本向外拓展教学,帮助学生扩充历史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把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顺应了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初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让初中学生们更轻松、容易、快乐的接受历史知识,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薛彬华.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思路探索[J].名师在线,2020(18):91-92.
[2]当增扎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24.
[3]陆馨.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3):96+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