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和成效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王永蓉
[导读] 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生中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风气,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规范。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发挥示范作用并持续参与劳动活动中。

王永蓉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  610061
【摘要】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生中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风气,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规范。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发挥示范作用并持续参与劳动活动中。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劳动教育成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04-01

        目前,由于许多学生劳动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020年春季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倡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技能,通过劳动教育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在劳动过程中培养意志品格。
        一、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
        为了提升我国教育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教育的最终目标,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为主旨,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条件,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方针,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教育作为载体,素质教育开展也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劳动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劳动教育的教育属性
        许多学校对开展劳动教育存在认知误区,没有必要再专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虽然教育部没有明确要求学校另开设劳动技术类课程,但却强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安排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些形式在有些学校中成为了学生评优的价值条件。学生无法通过劳动教育树立价值观和锤炼意志,更加不会因此热爱劳动。所以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设计要进行不断的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绝不是学生简单体力劳动甚至重复性机械操作,劳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进一步养成劳动习惯,为以后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适应社会和尊重差异,为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
        (二)提倡劳动光荣扭转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观念
        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劳动教育,许多学生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中由于太依赖父母,加上父母的娇惯,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意识淡薄,追求安逸享乐,不热爱劳动,不积极参加劳动,不尊重劳动成果。这是劳动教育在教学培养过程中的缺位。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学校要积极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1]。
        三、立足校园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与各门学科进行结合,将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程,同时还要将劳动教育融入进其他学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对潜在劳动教育资源仍进行充分挖掘利用。


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学校的劳作教育,对劳作教育有明确规定覆盖了校内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操场、厕所等场所,校外延伸到校园周边和社区服务及义工组织活动。都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劳动任务,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且合理平衡时间,。4.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潜移默化中服务于劳动教育目标。
        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课程无疑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主阵地,教师们可以结合学生年龄段,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四、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是全校师生形成劳动意识
        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师不可缺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其重视劳动教育的源泉。劳动教育目的在于增强自立能力,了解劳动者的辛苦。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默默劳动的身影会形成的巨大感召力,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更深入。将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个群体集结在一起共同参加劳动,建立课堂之外领导、教师和学生交流对话的平台,其所形成的强大感召力和深刻影响力会远远超乎劳动教育本身[2]。
        五、学校建立劳动教育机制保障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机制建设的跟进在学校领导组织机构方面,要加强教师的相关职能,使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体验,在制度方面,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劳动教育实施管理和考核,对劳动类别、劳动时间、劳动范围、劳动教育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进行措施完善[3]。
        六、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全面劳动教育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家中更是缺乏劳动意识,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家长也是孩子进行增强劳动意识的主要培育者,家务劳动是学生在家中践行劳动课程的实践基地。各班级的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商讨如何在家中让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向家长说明劳动教育在学生德育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争取与家长达到共识,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孩子,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间,也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家中一份子,有必要在承担家庭劳务,理解父母的辛苦。
        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托家长资源,对孩子进行一些特殊的劳动培养,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有些家长厨艺好,有些家长动手能力强、有些家长文学水平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特长教授给学生,除去打扫卫生、整理家务,还有许多劳动事项,例如手工制作、烹饪、插花、刺绣等等,在丰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收获更多技巧,增长更多见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结束语:
        学生的劳动教育在成长和生活中都是及其重要的,“劳动光荣”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重要美德,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中包含的“树德”“育美”“增智”“强体”价值,学校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家长也要给予支持,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加强新时代下学生的劳动教育,为学生未来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燕, 侯兴蜀. 新时期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 北京教育(高教), 2019(6).
[2]班建武. "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 教育研究, 2019, 040(001):21-26.
[3]俎岩. 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价值探究[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14(002):3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