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白晓兰
[导读] 数学文化是集合了人类的智慧,其中囊括了学习、课程以及原始三大形态类型。开展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能让学生清楚为何学习数学,知晓自己学习数学的方向。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白晓兰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摘要】数学文化是集合了人类的智慧,其中囊括了学习、课程以及原始三大形态类型。开展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能让学生清楚为何学习数学,知晓自己学习数学的方向。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18-01

        一、数学文化内涵
        数学属于社会发展之下物质以及精神上的产物,同时反作用于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发展,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数学融汇了社会一门独立学科,自身就是一种文化[1]。然而,数学文化本身的定义相对宽泛,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二、数学文化教育的现状
        数学的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它属于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成果,其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然而,许多学校在数学教育中,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反复,对数学理论深层的内涵不加以关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不会教授到数学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不重视数学背后的发展过程。学生只对数学成绩感到困惑,对数学背后的文化却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数学上的文化功能就不会得以发挥。
        开展数学教学时,许多学校过于重视数学理论的教学,把数学知识作为主要学习对象。无法做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及观念。在学习中,过于注重数学的问题解决能力,忽视了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2]。
        在数学的历史发展中,数学融入诸多学科内容。例如,数学中的几何学与天体的运动密切相关。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提出宇宙中恒星的运动有一定的几何规律。这类数学相互交织的情况,同样也呈现在文化当中,然而这些问题在现代数学教学里却经常被无视。
        三、开展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依照学生意愿  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
        趣味教学法是顺应学生的意愿,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坚定地将以学生为教学核心,作为教学理念,一切依照学生的学习意愿为主,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自由,不能逼迫其自由地掌控自己的课堂时间,这有悖于教师开展趣味教学的初衷,也不会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的教学里,教师不能只去关注学生对人民币兑换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展开了解的同时,鼓励学生站起来谈谈自己对人民币的理解,表达对人民币的看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民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理性消费,而不是冲动消费或超出能力范围;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自由的讨论时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思考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和发表报告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让年轻人的思想相互碰撞。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就人民币兑换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记忆,从而提升这节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在抽象思维上,小学生的能力还没有成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利用这一点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利用,借助对学生形象联想的培养,就数学原理展开更全面的阐释[3]。例如,在讲解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学生们,我们已经了解了矩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请看看你自己的周边环境中。你能找到那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这类提问下,学生就会去寻找类似于书本一样的矩形,一些学生就会发言笔记本是矩形形状,一些学生就会指出橡皮看似正方形,如此,教师能借助图像联想,让学生对矩形与正方形有更为深刻的印象。然后老师说:“你很好。如果你想知道这本书有多大,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它?这本书的面积是由书呈现的矩形的面积。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计算矩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从而做到内化。
        (三)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 搭建数学文化知识
        学生知识建构与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致的,教师需要依照学生发展的特征,借助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与协助学生搭建起新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解题策略时,教师应该提前知道——这一部分着重于学生在数学能力上的掌握以及对以往知识的温故。例如,这个问题在实践中:下面是一个特殊的笔架。你能用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铅笔的数目吗?在讲解这个问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复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老师可以说:“要计算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复习梯形公式。谁愿意谈谈?”然后有学生说:“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然后,老师说:“好吧,接下来,我们可以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建构数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拓展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也是发散思维的反映。在小学数学问题展开分析过程中,适当的应用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4]。故而,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对思维进行拓展,从而推动数学的运用。
        例如,在解释正比例和反比例时,老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比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有效、快速的统计。掌握了比例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快地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例如,在计算班级数时,我们可以应用比例知识。请看黑板上的一个问题:一个班的男女比例是3:2,班级人数是60。有多少男孩?对于这个问题,你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男孩的数量。接下来,我们可以分组讨论并解决这个问题。如此,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便可以做到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擅长运用数学知识。自然,教师也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设置,以全班学生面临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定义问题为基础。提出一个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怀疑”意识。这势必就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设置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教学的核心。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合理适当地融入数学文化,可以让数学学科的价值得到最大值的发挥,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数学思维处理生活当中的困难,延伸数学课堂的宽度与广度。通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数学课堂思维,使数学文化可以更好地在学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凤奎. 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J]. 信息周刊, 2019, (050):P.1-1.
[2]金鹏. 挖掘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探讨[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
[3]王霞. 融入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的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 2019, (002):70-74.
[4]冯丽琴. 浅谈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从提高教师数学文化素养到激发学生数学文化兴趣[J]. 华夏教师, 2015(06):8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