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韦德胜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人们更希望学生们在学校学习到的是未来可以运用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所以本文将讨论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措施。

韦德胜    桂平市南木镇中心小学  537226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人们更希望学生们在学校学习到的是未来可以运用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所以本文将讨论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养成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34-01

        引言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接触的知识也较为简单,大多都是入门和基础,也是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往往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养成数学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础,对于以后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很好的基础,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将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数学计算能力对于生活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很多有关与数学计算的实例,而在更高级的数学代数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将决定数学学习的效率。在未来的教育中,能力越来越大于知识,拥有能力就等于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补充知识。
        二、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养成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地教师,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学生,他们通常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农村的小学生也比城市的小学生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和对世界的好奇心,他们更愿意通过有趣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愉快地学习,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套圈游戏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喜欢游戏的形式来学习,在套圈的过程中也能锻炼他们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具体游戏规则如下:
        (1)摆放动物玩偶(或用图画代替),三人轮流投圈。
        (2)套中哪个动物,得动物座上的分数,套不中不得分。
        (3)每人投三次,每个动物每人只能套中一次。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主地计算自己的分数,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再例如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每只小兔子可以分到几个萝卜?”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兔子吃萝卜,“在平常大家都养过或者见过兔子吧,我们养四只兔子的时候要保证每个兔子都可以吃到和吃饱,那么萝卜应该怎么分呢?”引学生思考“答案是12÷4等于多少呢?等于3。”
        (二)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
        相比于城市的发达与便利,农村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它拥有更多的自然资源,有各种农产品,如果能够将这些资源合理利用,对于教学过程来说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下,教学目标不仅是完成课程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们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仅如此,如果能将现实生活和教学工作相结合,也能提升教学的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现实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学生们在农村所能接受到的资源开展教学,实现提升学生们数学计算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春季河畔有蝌蚪出现,学生们通常会搭伙去抓蝌蚪,那么抓来的蝌蚪就可以利用到教学过程中:
        “一只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先会长出两只后腿,然后会长出两只前腿,总共四只腿,小明一共抓来了12只蝌蚪,最后会长出多少只腿。”答案是:“12×4=48”。
        这道题就是简单的乘法题,在乘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们很好地知道乘法在现实生活中会有怎样的应用,也很好地在教学的过程中使乘法变得形象直观。此外还有“一进门就上炕,席子比炕长一丈,把席子双铺上,炕比席子长一丈,问席子几丈,炕几丈?”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现实操作的方式来得以解决。
        (三)规范学生解题,培养他们良好的解题习惯
        最后就是要规范学生们的解题习惯,在低年级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计算过程中养成检查、核实的计算习惯也是数学计算能力包含的一种。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单位上的错误和誊写过程中由于不细心导致的错误,这就需要引导和规范学生们的解题过程,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例如:“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正确答案为:“25×4=100(厘米)=1(米)”或者“25+25+25+25=100(厘米)=1(米)”但是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答案:“25×4=100(厘米)”或“25×4=100(厘米)=1”丢了单位的换算或者忘了写单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和结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农村独有的自然资源与教学结合,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在低年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抓住他们在学习时好奇的心态,在教学中慢慢渗透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兰.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讨[J].考试周刊. 2019(73).
[2]郑显凤.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才智. 2017(22).
[3]周尚花.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训练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 2014(26).
[4]吴小玲.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课之我见[J].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