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付万龙
[导读]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较为枯燥无趣。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下文针对小学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付万龙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四小学  重庆  402260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较为枯燥无趣。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下文针对小学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77-01

        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不仅是对素质教育进行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要求,并且也是新时代国家政策基本要求。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尤为注重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下文针对小学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1.创造学习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会获得成功、感受成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体验,和教师指引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联系[1]。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利用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感受成功。此外,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也需要注重对难以程度的掌握,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
        例如,在讲解“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利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该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拼出了不同的图案,教师需要给予每个学生认可。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鼓励其大胆的展示自己拼出的图案,这样不仅可以为其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可以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2]。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基本上都是产生在学习过程中,而通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与畏惧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加需要创设情境,诱发其学习动机,使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可以自主思考和探究数学问题,继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找规律”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数学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方格布进行利用,指引学生观察方格布,对其中的规律进行发现。针对发现规律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困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实践,避免优等生独霸课堂,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模仿摆拼方格布,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方格布,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还可以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环境下学习和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鼓励激励学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00后,且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同伴,没有感受过集体生活,部分学生具有孤僻和自私的性格。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激励,使学生们学会各抒己见,做到敢想、敢说、敢问,进而使学生充分发挥与表现自身的才能[3]。例如,在讲解“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可以使学生对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两道计算题:11÷5=1......6、12÷4=2......4,展示给学生们,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道题计算是否正确?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展开讨论,进而意识到余数要比除数小。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使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扎实掌握学习难点内容,提升学习质量。
        此外,在家庭作业检查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查,要求学生在互查中对其他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使学生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一起进步。通过这样互教、互帮、互学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们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协作、学会珍惜友情[4]。并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可以有效开拓学习思路,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使学生可以恰当的认识自我,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还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目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煤油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把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结合,使学生可以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煦梅.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小学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48.
[2]张莉.略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26-127.
[3]任生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学周刊,2017(36):40-41.
[4]陈芳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管窥[J].教书育人,2017(1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