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庞美云
[导读] 学校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将核心素养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成长,促使学生更快的学习语文知识。

浙江省天台县始丰街道山河小学      庞美云  317200

摘要:学校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将核心素养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成长,促使学生更快的学习语文知识。通过对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结合,能够使两者形成一体两面的关系,进而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知识教学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传统学科对理论和课本知识的重视,对实践和活动的忽视,无法得到良好的开展。虽然,教育者逐渐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设计引起了关注,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常规的设计。因此,本文从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方面,对语文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和推广,以此来使学的语文学习能够得到真正的内化。
           一、核心素养对教学的相关要求
        (一)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受到核心素养观念的影响,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为能力而教”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该加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语文。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师要提出创造性的见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学效率
        受到核心素养背景的影响,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来时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向着智慧课堂的目标转变。智慧课堂在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许多师生以及家长的喜爱,除此之外,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求来进行教学预设工作,有机的结合各种教育资源,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需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师在开展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课堂上引入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帮助学生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不论是表述正文,还是命名学习主题时,都应该要将传统文化经典引入进来。其次,不管是设计活动,还是选择案例,都应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引入。在处理教学的内容时,教师要对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进行思考以此来更好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给学生,以防表面化的寻章摘句的现象的产生。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路径
        (一)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对教材主题的情境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是情境教学法主要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特别是在开展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广泛的应用了情境教学法。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课本的特点,对实物、多媒体等课件进行合理的利用,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直观,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探索,增强了其在语言实践中的积极性,不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还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对其语文素质的培养。通过所创设的情境,学生能够得到一个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对其思维的创造性有很大帮助。
        (二)作业类型多元化
         在小学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探索性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应该适当增加。目前的小学家庭作业大多是完成课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题,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确,这样学生辨识事物的能力,对定义、语法的记忆可以加强,但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力却不能通过目前的家庭作业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探索性作业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水平,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来收集、分析、组织、总结信息,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这个主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好奇心也可以更大限度得被激发出来。同时,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对外界的探索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小组合作作业则能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比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与国外有关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传统、生活方式等等,那么基于这些材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索性任务,鼓励学生跳出课本,互相合作探索课本外的世界。
        (三)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一切鲜有的东西都感兴趣,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较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性格,对他们进行指导。学习兴趣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动力,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良好氛围的营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欢快,进而对学生产生感染和激励,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实现对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让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无需教师和家长对其的学习进行监督,实现对其自觉性的提升。此外,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给予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的机会,以此来使其能够通过交流得到成长,进而实现对学习效率的提升[3]。
            综上所述:
          新时期的背景下,需要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充分的了解,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以此来不断的创新语文教学,并且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斌, 王会娟.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 教学与管理, 2018(12):81-83.
[2]梁修琴.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J]. 课外语文, 2017, 000(009):114-114.
[3]冯红红, 李倩倩.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 速读(中旬), 2019, 000(010):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