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 杨 梅 714000
摘要:在新课标对高中生词汇量的要求下,面对当前学生词汇积累效率低下的现状。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分析原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提出在英语阅读文本的特定语境下,高中生通过词汇复现、词义猜测、熟词生义进行词汇积累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阅读 词汇积累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词汇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000—3200个单词和400—500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学生要达到4500—5000个词汇。与之相应的现行教材的词汇量也大幅增加,给词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于缺乏听说环境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词汇有效又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董燕萍,2007)
二、阅读教学和词汇积累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100%的教师 ,认为在文本语境中是词汇积累的有效途径;但在平日的词汇教学中80%的教师会采用讲解、例句+练习的方法,其次是联想法(意近、形近、同类)和构词法,仅有40%的教师会通过文本语境。同时,在学生的词汇积累调查中,91%的学生都能意识到英语阅读对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性,但对于在阅读中遇到的生词,17%的学生会去查重点词汇;在材料阅读完毕,仅16%的学生会摘录重点单词、词组;50%的学生仍是通过教材、单词表学习词汇,仅33%的学生是通过课外阅读,还有17%的学生是通过英文影视学习词汇;在采用何种方法巩固所学的单词和短语的调查中,按照单词表或词汇书记背的占60%,仅33%的学生是通过在阅读文章中反复接触巩固记忆。从调查数据分析看,师生都能认识到在阅读中学习、积累词汇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又成了“两张皮”,
阅读就是大意理解,完成相关习题;词汇就是读音、拼写、搭配及常考点。结果是:课文中学过的词汇没印象;今天会写的单词、短语,明天又忘了;甚至默写过好几次了,但只要换种方式又不会了。
三、理论与实践
词汇依托文本存在,文本则提供情景让学生认识词汇,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词汇。词汇在特定的情景中有特定的含义,相同的词在不同文本中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因此脱离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即使学生记住了词性和词义,也很难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因此词汇教学应融入到句子和语篇教学中(潘云梅等,2011)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词汇学习和积累呢?
1.教材阅读课中的词汇学习
现行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一个单元60至70个生词是常见现象,一篇阅读文章中生词量也可能达到30个或是更多。如果对词汇的处理不加选择的话,即使是纯粹的词汇课也不可能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基于文本,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对学生的了解而恰当选择阅读中的目标词汇。目标词汇是与阅读主题紧密相连的词汇,阻碍学生理解文本的词汇,以及在文本的特定情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循环这类词汇,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它们。以选修6 Unit1 Reading: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中的重点词汇realistic为例,在导入部分以true to life导出含义,然后 ,在文艺复兴阶段,以改错的形式复现该词(The painters in the Renaissance tried to paint things in a realistic way.)接着,以填空的形式模仿操练该词(The perspective technique was adopted to make the pictures more realistic.)最后,欣赏名画并填入缺词realistic. 为了实现课堂词汇目标,教师就需要在读前、读中、读后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按照呈现—复现—操练—综合运用的步骤,实现目标词汇在不脱离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中循环提升。
2. 课外广泛阅读实现词汇复现。目前的高中英语教材(以人教版为例)大部分按话题分单元编写,单元生词量很大。但是,由于每单元的话题不同,词汇复现频率不高,一些生词在一个单元只出现一次,有些生词甚至在整本书中只出现一次。但 ;各种不同的研究表明,学习者 ,要真正掌握一个词 ,就需要接触该词5至16次。 (Nation,1990)因此,除了阅读课中对目标词汇的循环外,广泛的阅读就成了词汇复现的有效途径。要使学生做到广泛阅读,教师先要精选内容,适合学情,题材、体裁多样、时代感强。再者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量、时间要有要求,从而督促学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查单词,做笔记进行词汇积累。如:Book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better- But does it matter一文,篇幅长,词汇量大且难。有catastrophe, drought, flood, carbon dioxide等生词,在阅读中出现一次后再没出现过。恰好在一篇介绍世界上最长的河狸水坝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Their dams are also beneficial because they slow the flow of water leading to less drought and less flooding. And when plant matter dies in water, it turns into peat(泥炭) and that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for storing carbon dioxide. 学生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又复现了以前的生词,我就抓住时机帮助学生对生词加深了印象。
3. 上下文语境中猜测词义。1)根据上下文语境。如:在一篇写“未来城市”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All forms of recreation, such as cinemas, bowling, concerts and others, will be provided free of charge by the city. 阅读题中问到 the underlined word probably means____.学生根据such as 后边的cinemas, bowling, concerts,就可以推断出recreation意思为:activities for pleasure and amusement. 2)利用构词法(派生词、合成词、转化词)。派生词是加前缀或后缀构成的新词。前缀一般不构成词类的转化,但能引起词义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可构成反义词。如:disappear, impolite, misunderstand, retell, unfair, illegal;后缀不仅能改变词义,也能改变词类。如:recorder, chemist, organization, strengthen, simplify, valuable, political, painful, endless. 合成词如:2019全国卷I 阅读理解C篇的第一段有fingerprint一词, 学生可以利用合成法推测出“指纹”一义。转化词如:The library is a place that keeps us informed because reading shapes our ideas, our culture and our way of thinking. 这句话中的shape是动词“塑造”之义。所以,学生一是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再者可以借用构词法的基本规律推测词义,并在语境中得以求证。
4. 积累熟词生义,一词多义。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学生对于一些熟悉单词的生僻含义,或者一些多义词在文章中的合适含义,往往较难把握,因此造成阅读困难甚至理解偏差。因此,在阅读文本的具体语境中要关注熟词生义(一词多义)。如:在一篇介绍大学学生,宿舍规章制度的文章中, Students who are found with pets are subject to an initial fine of $100 and a continuing fine of $50 a day per pet. 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注意,fine在此语境中意思为“罚金”。 2019全国卷I阅读B篇:Chris trips on the “ld”, a pronunciation difficulty for many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rip, 不及物动词,“绊倒”的意思,在这句话中引申为“说话磕磕绊绊”。阅读C篇, Researchers say that they have come up with a low-cost device that gets around this problem. 句中get around意为overcome.
四、结语
学习词汇,语境是语言的载体,脱离了语境,就不能正确理解词义。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外语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通过阅读量的提升,在提升语言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同时,可以掌握词汇的拓展、延伸和转义,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词汇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 潘云梅等,2011,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J].浙江大学出版社
[3] 董燕萍,2007, 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