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结合 张和珍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张和珍
[导读] 语文的实践性很强,除了文学性还具有工具性,除了能表达人们的精神和思想,也能作为交流工具,因此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非常突出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在语文实践中逐渐形成。

浏阳市北盛初级中学    张和珍      410324

摘要:语文的实践性很强,除了文学性还具有工具性,除了能表达人们的精神和思想,也能作为交流工具,因此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非常突出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在语文实践中逐渐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从语文的角度走进生活,走向整合活动,走向智慧实践,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培养语文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逐渐具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
           引言: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丰富的内容是活动的有机组成,巧妙的形式是活动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有效配合,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认知领域认知范围,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发课程资源。
            一、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一)要充分体现综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认识语文教学内容,然后在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实现对语文多方面多领域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实践中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的进步。但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应突出语文性,以语文能力的锻炼为主,适当与其它学科结合,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可行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让学生觉得实践是容易,在运用给自己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应变可以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实践活动的难度应当保持在学生稍微动脑筋就可以实现,难度不能太大,也不能毫无难度。教师要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动笔写、动口说、动脑想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获得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要充分体现生活性。语文本身的生活性很强,因此让语文回归生产生活,有利于缩短语文与人、自然的距离,引导学生实际运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生活成长发展中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具体的生活经历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的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以便于它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检验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例子,启发学生找到组织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方法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用语文视角观察生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结合
         (一)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关联起来,打通课内与课外。语文教材上有很多文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户外真实的情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身观察和体验,寻找问题答案[1]。例如,作文教学创作前指导,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开展,人物的写作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赏析电影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把握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在一部电影中,导演对人物的设定和演员对人物的演绎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比如一个几个人对话的场景正在演绎,突然一个镜头给了某人一个面部特写,此人表情、神态出现一个变化,然后镜头又再次回归几个人对话的场景,这说明导演是要有意来凸显这个人的神态,是为细节展示。如果要把这段情境转化成文字,那么在这个位置,写作者就有必要把该细节用文字表述出来,以凸显对人物刻画。这一教法可以用于仿写的习作训练,让银屏文学艺术与文字文学艺术结合其来,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对对话场景进行演绎,让他们谈谈以第三视角观察指定人物和以第一视角面对面看着指定人物的不同感受。
         (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语言文字能力的基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会使用到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归纳汇总能力。这些能力综合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是较好促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等互联网交互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潜力,提升学生的观察感受力[2]。教师可结合校园开展的公益主题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政府网站、校园网站等机构官网、论坛、微博、公众号,以信件的格式发表留言,写一写自己的经历、想法和建议,文体要规范,措辞要准确。这种具有一定仪式感的发言活动,可以很好的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注入强烈的目的性,为学生谨慎发言提供氛围和条件。
         (三)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爱好认知水平,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绎,用贴近生活的话题和灵活多样的形式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交际的参与性。例如辩论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节约游说小组组内定期开展对学校食堂浪费粮食学生、学习生活中浪费纸张等现象的游说、辩解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口语交流的适用语言,把握好逻辑。一方面开展正常的以节约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当事人强词夺理或有异议的时候,就需要学生进行辩论,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语言的组织,这就很好地把语言应用的思辨能力与生活实际统一了起来,把做文章和做人的问题统一了起来。
          结语:生活是丰富的,语文也是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是十分丰富的,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实践体验,教师要致力于为学生不断开展体验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生命力,用自己的创造力,探索语文的五彩缤纷世界,尽情释放和展示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魏春兰.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J].求知导刊,2020(40):38-39.
[2]刘晓丽.主体参与下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