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袁娜
[导读] 数学小学基础学科,由于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小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教师的指导也将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要培养学生兴趣,就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运用。

泗阳育才双语学校     袁娜     223700

摘要:数学小学基础学科,由于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小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教师的指导也将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要培养学生兴趣,就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运用。教师首先要以学生新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开展数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组织形式,积极为学生学习,提供辅助支持,尊重学生探索意愿,还要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
          引言:小学高年级生性格较为开朗、容易沟通、情绪敏感容易被调动,也容易对教师产生信任,这些特点如果能够加以有效开发的话,可以很好地引导进入数学领域,提升他们的数形感知力和成就感。在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其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它们帮助小学中高年级生不间断地产生对数学的定向思维引导,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索精神的建立。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原则
         (一)要突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地位。兴趣培养的目的是通过趣味的形式元素和手段来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这个主体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能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自主解决数据问题能够建立起生活中的数学视角,实现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抽象化,通过思考和对数学方法的应用,获得生活化数学学习的经验[1]。
          (二)要突出数学趣味案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案例的选择需要教师对生活中的事例和场景进行研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特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并确保他们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持续地获得一定的收获和经验。这样的案例才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有利于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才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意识的激发,也能保证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建立,从而获得认知上、心理上、行动上、情感上的全面发展。
         (三)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兴趣培养的教育活动,不单单是对趣味元素的单纯展示,教师要在这些案例中加入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更高层次的训练目标。在数学与趣味活动的桥梁上构建起高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熟练度和对生活中数学元素的敏锐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这一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动手操作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2]。
              二、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丰富教学形式。将课堂组织方式有单纯的知识讲解能力、训练习题讲解,与学习手工综合实践活动,户外调研,室内测量,数学实验等方式进行结合教师做好当场指导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而转变为以非智力因素调动为基础的移动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运用为行为内容的,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为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除了要注重对课堂组织的优化安排,还要重视学生师生关系的营造,也会对学生的心理条件利用,数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很好地进入数学探索的领域,提升他们的书形感知能力和成就感。
         (二)展示数学对和解决问题的价值。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内在探索欲。兴趣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也不同,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审美需求、体验需求、成就感和获得感。教师只要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对他们有益处,学习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有成就感,就可以较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1.问题导学法。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任务设置多个联系紧密的小问题,引发学生求答案的兴趣。例如长方体性质的观察可以归结为几个问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有哪几个面积相同?2.长方有几条棱?哪几条棱长度相等?相互垂直的棱有几组?平行的棱有几组?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他们动手制作模型,动脑思考。
          2.审美引导法。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制造趣味情境,在感官体验上引起学生注意,这里主要利用审美需求。例如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完美图形审美倾向开展教学。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堆散乱的书,与书本整齐放置在桌子上的感觉是不同的,后者感觉较为舒服一些,这就是审美的差别同样运用到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中,从这个角度引入割补法计算面积的思维模式,学生就较为容易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在接触这类题型时产生条件反射,致力于割补方法。
          3.动手体验法。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驾驭数学教具,发挥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这种体验感与兴趣相连。教师还可以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开展丰富实践活动。例如,比例的教学,组织开展绘制校园平面图,学生自主支配课余时间,对学校食堂、教学楼、体育馆、操场、办公室、卫生室、传达室、绿化带占地面积进行测量,选用不同的比例尺绘制平面图,然后再进行不同比例尺平面图的数据对比。
         (三)运用竞争意识开展数学竞赛,让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去努力拼搏和奋斗,要是可以设置失误或精神奖励,激发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敢于挑战自己,实现自我抄写的情绪,无论他们是想要得到奖品还是想要得到认可,这两种心理诉求都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的[4]。
          结语: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将数学学习过程营造得更加有趣,体验更加丰富,将数学的学习价值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提供帮助,将数学学习的成果与学生自身得到挂钩,让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凭借培养方式给你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习题训练的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真.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2020(40):94.
[2]庞雯娟.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课堂的构建与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马金花,田进万.探析小学数学高年级趣味教学法[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
[4]郭瑞增.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6):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