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审美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喻小文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初中语文的改革,阅读审美在语文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考试以及平常的练习中也会遇到一些赏析文章的题目,对此有些同学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了,其实阅读审美非常的简单,就是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录下来。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晒经乡九年制学校  喻小文  7421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初中语文的改革,阅读审美在语文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考试以及平常的练习中也会遇到一些赏析文章的题目,对此有些同学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了,其实阅读审美非常的简单,就是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录下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们养成正确的审美观,赏析文章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审美视域;初中语文;文章赏析
          前言:艺术表达与理解没有对错,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问题。联想自身经历与文章追寻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量,品读文章的内再联系;注重细节的艺术展现,分析文章的艺术特点。
           一、追寻情感的共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所以学生们在完成总结文章主旨这个任务时就比较吃力。有一些同学会深挖文章写作的背景年代,这对于理解文章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一些文章来说是有些是多此一举的。
           要想让学生们更好的走进读者,了解文章的含义,就要追寻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之处。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童趣》一文中,有些同学就非常不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这一篇文章与学生们接触的大多数的白话文不同,学生们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老师给学生们讲过文章大概意思之后学生们对下面的学习依旧没有兴趣,可能是因为年代的不同导致学生们不能理解作者的儿时乐趣,看昆虫在蚊帐理乱撞、鞭打蛤蟆等。老师可以介绍一些自己的童年趣事或者让学生们介绍一下自己童年的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发掘到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天真烂漫的,从而让学生们理解到可能在我们现在看来沈复小时候做的事情是非常荒唐、无趣的,但是在年幼的作者的眼里这就是他的乐趣。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表达,让自己进入到和作者一样的年纪从而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发掘文章中的美。
           二、注重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生要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以,并且语文课本和中考大纲规定了一些必读的书籍。学生们可以选择暑假完成课外阅读的要求,但是要注意要专注的进行阅读,并且要整本读完,因为只有了解了全部的故事情节,才能品味到其中的艺术效果。



          在初中由于课时要求,老师不会让学生们在课上阅读长篇小说,有一些书籍学生们没有读过,老师就会给学生们讲一些考试时有可能出现的知识点让学生们背过,这种做法虽然节约时间,但是有一定的弊端。老师要给学生们布置阅读任务,可以是周任务也可以是月任务,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在阅读时最好是整本阅读,比如说初中要求的阅读书籍《骆驼祥子》,老师可能会给学生们介绍故事的简介,故事情况虽然吸引人但是细节更值得读者品味。有排面的车夫拉完人后都去茶馆喝茶,而祥子为了攒钱买车都舍不得喝茶,喝茶叶末解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祥子为了买车非常节约,表现了祥子对车的渴望。买到车之后非常开心把买车的日子定为自己的生日,体现了当时祥子的喜悦。通过细节,反衬出车没有了对祥子的打击非常大。读整本书不仅仅要品味其中的细节描写,更要思考每一处细节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作品中的艺术效果,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最有价值的。
         三、注重细节的艺术展现
         古人常说:画龙点睛,可见龙眼睛对于一条龙的重要性。文学与绘画同为艺术作品同样也会有画龙点睛的表现形式,一篇文章可能就会因为一个字,一句话变成传世之作。在学习古诗词和课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对一个字一句话进行赏析,这就是一个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每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古代诗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就是这样,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读他的作品都会变的平静,在学习《春》的时候,让学生们朗读课文,他们都,读的很慢就像是自己在和春天说话。能从作者的描述中想象出一个画面并且把自己置身于其中,足以见到作者语言的感染力。在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时候,老师都会让学生们赏析“聚”和“怒”的用法,这两个字是聚集和生气的意思,但是却用来描述山与江,可见山中多以及水湍急,使人感到畏惧,读起来感觉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在平常的赏析课文中老师不能给学生们一些课文赏析让学生们背诵,相反要引导学生们欣赏文章,让学生们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所展示的效果。在以后自己的学习中可以发现文章中的艺术表达。
         结论:生活中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发现、体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赏析观点,老师及时做出评价。文字不会改变,但是读者可以想象文字间的奥秘,体会文字给我们传达情感,培养学生们品读文章的习惯,这才是提高学生们审美意识与阅读能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林女珍.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193-194.
[2]任红霞.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13):20-21.
[3]李京京.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华夏教师,2020(11):49.
[4]谢韵.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作文批改现状及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